三
漸漸地,基地官兵開始習慣使用教育手機上思想政治教育課。“以前上教育是聽哨音、看課表,現在每到周三教育日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打開教育手機。”26歲的勤務保障連指導員付司宇說。
疫情期間,通過手機直播成了基地進行政治教育的常態(tài),教育手機和“軍旗飄飄”App的價值日益凸顯出來。信息化的手段打破了地域限制,疫情暴發(fā)初期,在湖北老家休假的士官王雪山通過直播課程第一時間了解了疫情期間的注意事項和防護措施,焦躁不安的情緒頓時平復下來。
戰(zhàn)士和曉帕的愛人是一名教師,看到基地的網上直播課時“非常震驚”。“我一直以為部隊的教育還是老一套,沒想到這么先進!”她瞪大雙眼告訴丈夫。
教育手機成了基地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劉強和試點小組戰(zhàn)友們的“野心”遠不止于此。“我們要讓 ‘軍旗飄飄’成為官兵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伙伴,從為解決教育問題而生,逐步轉變成官兵的小幫手。”基地政治工作部副主任金明杰說。
像所有的互聯(lián)網應用一樣,“軍旗飄飄”App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快速迭代。每次更新前,試點小組都會去連隊聽取官兵建議,將收集到的需求加入新版本中。根據劉強提供的數據,上線一年多來“軍旗飄飄”已經進行了40多次改版。
“我們是第一次吃螃蟹,剛開始可能不會那么精致,但通過不停迭代會變得越來越貼近官兵需求。”他說。
為了增加用戶黏性,“軍旗飄飄”設置了一套積分規(guī)則,登錄、答題打卡、瀏覽新聞和通知、發(fā)表評論都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運維小組每個月公布積分榜單,對入圍的官兵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此外,積分還可以兌換成紅旗幣,用來換購打賞主播的禮物。
很快,基地上下掀起了一波賺取積分的熱潮,互相打聽積分甚至成了戰(zhàn)士們之間打招呼的方式。
有的戰(zhàn)士向試點小組建議,能不能開發(fā)一個答題比拼小游戲,方便大家PK。鄭杰靈深受啟發(fā),“頭腦王者”很快便上線了。從此,上政治教育課前的空余時間來一把“頭腦王者”成了年輕官兵的新習慣。
除了干部授課,直播間里也出現了戰(zhàn)士的身影。一次,勤務保障連的兩名義務兵登臺演講,戰(zhàn)友們刷了一波“飛機護衛(wèi)隊”表示支持,兩人還獲得了26萬紅旗幣打賞,“成就感爆棚。”
從此,除了上政治教育課,直播間還成了戰(zhàn)士們展示才藝的舞臺。訓練之余,基地官兵開始直播健身、彈吉他、寫書法、炸土豆,平臺的人氣不斷上升。
戰(zhàn)士們還可以在App上發(fā)布自己的生活動態(tài),在這個表達自我的空間里,有人秀出一枚用彈殼精心制作的戒指,也有人曬出了自己運動時的照片。
“軍旗飄飄”還是一個基層官兵反映問題的通道。自App上線以來,基地司令員黃海清一直保持著瀏覽官兵動態(tài)的習慣。一次,一名戰(zhàn)士發(fā)布了一條點位上自來水渾濁發(fā)黃的帖子,并曬出了現場照片。黃海清看到后馬上留言:“請相關部門立即著手解決。”這條簡短有力的留言迅速解決了那名戰(zhàn)士的吃水難題,基地官兵看到后紛紛在留言下點贊。
此外,“軍旗飄飄”還根據官兵建議相繼上線了論壇、影視、拼車、跳蚤市場等功能,戰(zhàn)士們還可以通過信息驗證查看個人的被裝發(fā)放情況、工資待遇等信息,主打線上政治教育的App逐漸貼上了鮮明的服務標簽。漸漸地,戰(zhàn)士們發(fā)現自己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這款App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