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部針對多數青年官兵“入網比入伍早,網齡比軍齡長”的實際,引導政治工作干部“主動觸網、大膽用網”,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對此,他們深有感觸:“用好網絡頂得上半個指導員。”
網絡已經成為青年官兵成長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思想交流的平臺變了,開放、平等、零距離的互聯網成為最受歡迎的平臺;表達訴求的方式變了,朋友圈、微博、抖音等成為聯絡互動、展示自我的空間。不少官兵在業(yè)余時間“一人一機一世界”,心里有話跟網友說不跟戰(zhàn)友講,生活中遇事不問戰(zhàn)友問網絡。面對“網生一代”,很多政治工作干部不知該如何拉近和他們的距離。
毋庸諱言,當下仍有少部分干部身處網絡時代,腦袋還游離于網絡之外。有的不研究網絡傳播規(guī)律、信息交互特點,不探究網絡時代官兵思想特點、心理成長訴求,不尋求政治工作應變升級手段、切入轉軌模式,只是把過去的課程、理論換個平臺;還有的對陌生的網絡事物采取敵視、拒絕的態(tài)度,試圖隔斷網絡對官兵的影響,這些顯然是不對的。我軍思想政治工作因網絡面臨挑戰(zhàn),也必須靠網絡注入生機。
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陣地就應該延伸到哪里。網絡成為青年官兵交流活動的重要平臺,政治工作就必須及時跟上。如果忽視網絡甚至試圖讓官兵“與網隔絕”“離網而生”,這既是一種短視,也難以實現。政治工作干部只有與時俱進,用網絡平臺承載主流價值、用網絡語言傳播紅色基因、用網絡形態(tài)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用官兵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發(fā)展,當好新時代官兵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時代變了,對象變了,教育必須跟著變。”領導干部特別是政治工作干部,首先應不斷強化網絡思維和融合觀念,以開放、自信、積極的態(tài)度努力適應網絡特點開展工作,滿足“網生代”官兵信息獲取、成長成才、交流互動等方面的需求。同時,還應在政治工作指導思想、運行模式上與網絡全方位滲透融合。善于將教育內容圖解化、場景化、互動化,推動教育由平面?zhèn)鬟f向立體展現、單項灌輸向雙向互動、抽象說教向形象感化轉變;善于把握網絡信息傳播規(guī)律,捕捉網上輿論熱點,找準最佳教育時機;善于運用大數據從官兵瀏覽、跟帖、評論、互動中了解官兵的內心世界,采用官兵容易接受的方式,把工作做到官兵的心坎上。(楊克功 劉士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