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28日報道 “中國不進口的美國玉米,日本來買。”8月26日,日本國營電視臺日本廣播協(xié)會(NHK)以上述標題報道說,日本企業(yè)決定從美國購買約250萬噸玉米。盡管NHK強調,日本企業(yè)此舉與日美貿易談判無關,屬于另行購買。但外界注意到,就在前一天的8月25日,日美兩國剛剛表示就貿易協(xié)定原則性問題達成一致。
日美貿易談判達成一致是雙方各自妥協(xié)和需求的結果,其中農產品是雙方的重點關注領域。那么,這是否意味著進不了其他市場的美國農產品,日本真要吞下嗎?一個細節(jié)或許能說明問題。
日本共同社在報道中稱,特朗普當地時間8月25日在結束美日首腦會談后的共同記者會上表示:“就與日本的貿易談判達成了原則性協(xié)議”,“安倍首相決定購買美國的全部玉米。規(guī)模達數十億美元,對農民來說是巨大的。”然而,接過發(fā)言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明確表示:“(購買美國產玉米)將在民間領域進行。”對此,特朗普雖然多少有些尷尬,但依然堅持說:“日本的民間企業(yè)非常聽政府的話”。
此前,對于美國政府要求日本政府購買金額龐大的農產品,日本國內農業(yè)相關人士就表示困惑和警惕。日本媒體認為,特朗普要求日本購買美國農產品,意在面向明年的總統(tǒng)選舉,為了打動農業(yè)發(fā)達的美國中西部選民。
要知道,日本采購農產品的主體為民間貿易,因此政府所能主導的應對有限。政府管理貿易的僅限于大米、小麥等部分農產品,這些品種雖能增加采購,但實際操作能走到哪一步尚不明確。
更何況,日本國內市場有限,美農產品出口很難在日本市場關稅下降后大幅增加。美國農產品年出口額超1400億美元,僅靠日本根本無法消化。
事實上,不止農產品問題,此次日美貿易談判雖然達成一致,但并非就根本問題進行深究,今后不排除雙方因后續(xù)問題繼續(xù)產生貿易沖突的可能。
一方面,協(xié)定沒有解決貿易不平衡根本問題。日美貿易逆差主要在于日對美出口汽車等工業(yè)品,農產品對削減貿易逆差效果有限。日本此次做出讓步,同意美國暫不撤銷對日汽車關稅,但美國對日本汽車征稅的選項仍在桌面。例如基于《貿易擴大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款,對汽車加征25%關稅。高盛研究報告顯示,如果美對日汽車關稅增加10%,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或減少0.2個百分點以上。
另一方面,本次協(xié)定并非全面自由貿易協(xié)定。此次協(xié)定談判領域有限,主要涉及貨物貿易,美方一直試圖進一步打開日本服務領域市場,在金融服務和投資規(guī)則等方面迫使日本擴大開放,另外包含限制貨幣貶值的匯率條款也將是懸在日本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文/顏澤洋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北亞所學者)
(以上言論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圖為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