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識課教材存在這么大問題原因之一是缺乏監(jiān)管。通識教育自2009年始,各版本課本卻無須送審?,F(xiàn)在再看,部分“黃師”(持反對派立場的老師)當時就參與了課本編寫工作。
著名數(shù)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教授曾直言,香港回歸后的教育政策制訂者對此難辭其咎,在中學取消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以及加入通識教育都是一個災難,令學生變得“通通唔識”,結(jié)果培養(yǎng)出一代缺乏歷史感、文化觀,沒有理想、楷模的年輕人。
管理
在此次風波中,我們看到不少香港的大學學生會成為“港獨”的先鋒營。
這些學生會的領導者借由“言論自由”的外衣,公然宣傳“港獨”和“違法達義”思想。而面對這些言論,乃至學生圍攻,各大學校方卻顯底氣不足,不敢像港專學院暨香港專業(yè)進修學校的陳卓禧校長那樣,理直氣壯地反對挑戰(zhàn)法治底線的行為。
香港的大學尊重教師與學生的“言論自由”是好,但同時也必須向教師和學生指明言論自由是有界限的。
一個基本的常識是,“言論自由”不是想說啥就說啥,誹謗人、侮辱人的話不在“言論自由”范圍內(nèi),那違法、分裂國家的言論還屬“言論自由”嗎?
但我們看到的是,香港的一些大學校方不敢干預教師和學生宣傳“港獨”思想,對違反《基本法》的活動、“港獨”活動也不敢直面批評。
這些大學不但不能制止有關(guān)大學老師的非法言論,還高薪養(yǎng)著這樣的老師;對搞“港獨”活動的學生組織,未能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資金發(fā)放。這一切,已說明香港的大學管理存在嚴重問題。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香港很多大學面對學生的暴力行為,只敢說一句“痛心”,連明確譴責暴力都不敢說。這說明這些學校的管理者是多么的無能與失職。

2016年10月,香港多所大學被掛“港獨”條幅
擔當
《基本法》第136條規(guī)定:“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在原有教育制度的基礎上,自行制定有關(guān)教育的發(fā)展和改進的政策,包括教育體制和管理、教學語言、經(jīng)費分配、考試制度、學位制度和承認學歷等政策”。
如此可見,在“一國兩制”制度下,港府、教育當局在制定教育政策等方面具有關(guān)鍵主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