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俠客島按】
如何客觀認知中國科技實力?中美貿易戰(zhàn)當前,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之高度。
近年來,輿論界關乎中國科技實力的評價不乏極端化表達。一種聲音是,中國已為技術神話、軍事神話、互聯網神話充斥;而另一種觀點則否定中國科技的一切超越性可能,“超越美國?那是假象。”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無論是大肆標舉的中國科技“震驚體”,還是自貶入地的“假象體”,暴露的問題只有一個,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
世界是非常復雜的,科技是十分廣闊的,探討事物、追求真理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二元性過程。
挑戰(zhàn)在前,我們更需冷靜,既看到中國科技這些年來的成就,又要坦承與世界一流的差距,繼續(xù)努力。
還是那句話,“實事求是”,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顛撲不破的實踐指引。逢迎挑戰(zhàn),更應如此。
這里推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袁嵐峰寫的一篇文章,客觀探討了中國科技的現狀,與各位島友共勉。
----------------------
對中國科技實力的評價,一向是個熱門話題。最近,這個話題的熱度更是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峰。
許多人認識到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認識到了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買到,認識到了自主創(chuàng)新是國家的根本。這些是正面的效應。
不過,也有不少錯誤的想法和做法還很流行,我們正好以此為契機澄清一下。
一種常見的錯誤是胡亂吹捧中國的實力,動不動就誰誰震驚,誰誰慌了。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創(chuàng)始人尹志堯的遭遇。
隔三岔五就有文章這樣報道他:“剛剛,這位中國老人,突然回國,美國人徹底慌了!”“中國再一次在核心領域突破技術‘無人區(qū)’,彎道超車,率先掌握5納米半導體技術!”尹志堯稱,這些夸大報道搞得他們很被動。中微不是制造芯片的,是為芯片廠提供設備的。他們多次要求把文章從網站撤下,但過一些時候,又改頭換面登出來,實在令人頭痛。
另一種常見的錯誤是反過來,把中國說得巨弱無比,認為所有講中國成就的都是假的。在這些人看來,“中國以為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美國,那是假象”。我們不妨把這類文章稱為“神話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