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當前困境:“通盤檢討,調漲票價”
就在“普悠瑪”6432次列車翻車后幾天內,臺鐵還發(fā)生8起事故。臺當局隨后表示,將對臺鐵“全面體檢、徹底改革”。臺鐵認為,人力結構、勞動條件與人員素質是當前面臨的3大課題。此外,軌道強度不足、線型不佳、路線環(huán)境不良、容量不足及“組織法令”都將列入檢討范圍。
記者:臺鐵在組織與管理上要如何檢討與改善?
鄭羽哲:臺鐵目前組織的最大問題,是缺乏風險識別能力。從本次事故來看,列車駕駛、調度、維修部門與人員在檢修或故障排除時都沒做到“及時”。按高鐵標準流程,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列車應就近停放,司機再專心排除障礙。若無法及時排除,就要通報調度考慮是否讓旅客先離開。但這次“普悠瑪”故障后,臺鐵卻抱著僥幸心理繼續(xù)讓列車運行,結果就出事了。
臺鐵還有一個類似于早年民航業(yè)機隊從傳統(tǒng)儀表更換為電腦化儀表時所遇到人員訓練不足、人機介面無法整合的問題。臺鐵須從基礎工作下手,要培養(yǎng)員工看文件、參考文件、遵守文件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讓這些人為風險逐步降低。
記者:臺鐵說,臺鐵票價23年凍漲。你認為臺鐵票價機制要改變嗎?
鄭羽哲:臺鐵如何確定合理票價,要回市場機制處理。目前從臺北到花蓮194公里,臺鐵票價只要440元新臺幣,相當于麥當勞里買6.5個大麥克漢堡的花費。旅客乘臺鐵每移動一公里,大約只需支付相當于高鐵約40%水準的票價。從市場角度來說,像“太魯閣”、“普悠瑪”這種高規(guī)格列車的票價理應合理地調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穩(wěn)健的收入,以增加用于日常維護的預算。西部干線中,臺鐵在中距離(30-50公里)市場也有較大優(yōu)勢,都可以適當調漲票價。
當然,臺鐵問題的改善,不是靠它自己就能做到,需要從更高層面的通盤檢討。臺鐵只是一個營運單位,線路該怎么規(guī)劃、要經(jīng)過哪些地方、要開什么類型的列車等等,臺鐵決定不了。所以,負責指揮臺鐵的臺當局交通部門一定要負責處理,畢竟,臺鐵大到車輛購置,小至日常維護,都需經(jīng)過“立法機構”核實相關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