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山之巔放飛夢想
■張坤堂 湯文元 董浩
塞外沙場,戰(zhàn)鼓催征。
站在無人機旁,陸軍某新型作戰(zhàn)旅專業(yè)技術上尉賈春玲的眼神里充滿渴望。
那一年,這個旅成立無人機飛行訓練女兵排。經過層層選拔,排長賈春玲帶著20名女兵挺進雪域高原,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摸爬滾打,為部隊新域新質作戰(zhàn)能力建設探索鋪路。
“那種氛圍就像一個磁場,堅持下來的人舍不得離開,源源不斷有人希望加入我們。”賈春玲說。
沒有人能夠準確預判每一次選擇的結果,但做出選擇時,每個人總有相似的堅定時刻。多年以后,回望自己的轉型之路,賈春玲更加堅信:是一次次堅定的選擇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從辦公室職員到邊疆女兵,從管理型女軍官到新型無人機操作手,從渴望站在臺前展示自我到安于站在看不見的角落推動戰(zhàn)斗力建設,賈春玲選擇向戰(zhàn)成長的勇氣,源于自身的夢想,也源自時代的推力。
向戰(zhàn)成長,為賈春玲的未來人生 積蓄了更多能量。

賈春玲對無人機進行檢查。湯文元攝
夢想,破土而出
選擇,往往就在一瞬間。
對于賈春玲來說,那個瞬間是兒時穿上父親輔警制服時渾身洋溢的榮光,那是一種憧憬中夾雜著某種浪漫的情愫。
這位東北姑娘的家鄉(xiāng),因出土大量距今1億多年的動植物化石,被古生物學家譽為“世界上第一只鳥飛起、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遠古化石破土而出的神奇,從小便滋養(yǎng)著賈春玲心中向往浪漫的力量。
所謂浪漫,便是夢想在心中破土而出。
大學畢業(yè)后,看到電視里播放的征兵視頻,賈春玲浪漫的情愫再次被撥動:“我要去當兵。”父母感到不可思議:村里還沒有女孩參軍的先例。
“我去當這第一個!”火急火燎打去咨詢電話,得知需要去市里體檢面試,賈春玲買了張火車站票就出發(fā)了。火車窗外的風景迎面而來,她覺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越來越近了。
“有沒有啥特長?”體檢后的面試環(huán)節(jié),這個從小沒報過任何興趣班的農村姑娘,臉頰憋得通紅。她不甘心,硬著頭皮唱了一首最喜歡的歌。歌唱得不怎么樣,甚至跑了調,考官們卻鄭重地給了她一張“晉級卡”:“很有軍人氣質,一點也不怯場!”
命運,把她軍旅生涯的起點選在了新疆。分別前夜,母親忍不住落淚。在母親的印象中,新疆不僅遙遠,還意味著高原、雪山、戈壁和沙漠,以及數不盡的艱苦。賈春玲安慰母親:“趁年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吃點苦怎么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呀!”
2014年,賈春玲成為新疆軍區(qū)某師一名話務兵,首要任務是通過耳功、腦功、手功及口功4項考核,盡快考取工號持證上崗。那段時間,她常常練到手指抽筋、腦袋發(fā)昏才肯睡覺,號碼簿被她翻爛了4本,最終在同年兵中第一個取得工號。
2017年,踏著改革強軍時代鼓點,已經通過考學提干成為一名軍官的賈春玲,被分配到陸軍某新型作戰(zhàn)旅。在新單位,她本可以繼續(xù)從事通信專業(yè),但無人作戰(zhàn)這個新興領域吸引著賈春玲一步步靠近。
實現(xiàn)引導遠火實彈打擊,實現(xiàn)與空軍無人機聯(lián)合偵察,實現(xiàn)一站雙機、異地起降……那年年初,旅領導在總結年度無人機訓練成績時,用一連串突破性成就鼓舞人心,也在賈春玲的腦海中激起了一朵朵浪花。
那一刻,賈春玲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報名成為某新型無人機列裝后第一批女操作手。
奔赴高原,為國仗劍。站立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靜靜凝望仿佛伸手就能觸摸到的璀璨星辰,賈春玲將情感訴于筆端:“夜幕下的昆侖山,不知是誰,偷偷灑下一片星光,讓一群女孩穿上戎裝,在一個個冰涼的黑夜,去實現(xiàn)讓人沸騰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