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分先生”!
■解放軍報記者 陳 利 特約記者 楊琪瀟
參加集訓前,第71集團軍某旅教導員歐陽凱用了這樣一句哲語表達了自己的心情:“人的恐懼來源于未知。”
這場集團軍新任營黨委正副書記集訓,在歐陽凱看來至少有三處未知——
“作戰(zhàn)對手”不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知將與兄弟單位的哪些“高手”同臺競技;
“作戰(zhàn)環(huán)境”不明。集訓場地、考核環(huán)境、組織人員均不熟悉,“地利人和”不占優(yōu);
“作戰(zhàn)目標”不明。上級機關遲遲不下發(fā)備考題庫,盲目準備只怕“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些未知,讓歐陽凱惴惴不安。有時候,他甚至扳著手指頭預測,自己能不能因工作沖突“逃過集訓這一關”。
其實,對于歐陽凱來說,最大的“恐懼”,還是來自集訓的最后一關——打分排名。
從排長到營教導員,歐陽凱參加過的集訓少說也有十余次。新排長集訓、預任參謀干事集訓、分隊指揮員集訓……不論何種類型的集訓,“以考促學,排名通報”的做法一直都在延續(xù)。
“都說‘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其實,那一紙分數又何嘗不是壓在我們參訓人員心上的巨石。”談起歷次參訓經歷,歐陽凱坦言,考核前為了分數爭分奪秒的背記、集訓中反復進行的練習、集訓后等待分數時的緊張和不安,常常讓人整晚睡不著。
這次集訓也不例外。由于旅隊在近幾次上級組織的比武考核中成績不理想,作為此次參訓的旅7名新任營黨委正副書記帶隊“班長”,歐陽凱多次或當面、或電話收到旅領導提出的殷切期望:充分準備、提前籌劃,爭取考出好成績、打個翻身仗!
為了“分先生”,歐陽凱可是備足了“彈藥”。根據集團軍最初下發(fā)的集訓方案,他依照經驗,牽頭整理出涉及基層建設的法規(guī)條文,安排參訓人員提前背記;根據集訓計劃列出研討課題,分人頭落實到參訓個人,方便他們提前準備發(fā)言材料、預備“精品課”——“出發(fā)前,我們就做好了‘白天學、晚上練、夜里熬’的思想準備。”
沒想到,幸福來得太突然。集訓第一課,集團軍領導的動員講話讓歐陽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此次集訓,重在研討交流,旨在提高能力,不進行打分排名,不搞通報評比!
別了,“分先生”!歐陽凱的心一下子安定下來,集訓學習也回到了應有的節(jié)奏:不用背記題庫,每次課堂授課,他都能靜下心來一邊聽一邊思考,收獲滿滿;不用擔心對錯,每次課后研討,他都有上臺機會,提出自己的困惑,分享經驗方法;無需通宵熬夜迎考,有了充足的休息,課堂上再沒有了“瞌睡蟲”,大家的精神狀態(tài)始終高昂……
集訓尾聲,考卷到手,大家不由地相視欣然一笑:滿張試卷題目以緊貼基層抓建的主觀題為主,要求見仁見智、有理有據即可。一個小時的考試時間很短,歐陽凱舍不得放下筆,他的腦中還有很多思考沒有寫完。
15天的集訓結束了,帶著滿是記錄和心得的筆記本,歐陽凱踏上了返程。同他一樣,參訓的新任營黨委正副書記們也都滿載而歸。他們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學到的“招法”帶回單位,推動部隊轉型發(fā)展駛入快車道,戰(zhàn)斗力建設再上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