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早在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建造之前,我國在對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進行修復的時候,鞍鋼就已經開始了航母用鋼的研制。
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軍工所的研究員周丹,從事水面艦船用鋼的研發(fā)已經24年。2008年,周丹和她的團隊接到一項特殊的科研任務——研制用于修復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所用的鋼材。

在周丹辦公桌的筆筒里,保存著一塊形狀特殊的鋼板實驗樣,這是周丹進行航母用鋼科研攻關時保留下來的樣品,對稱球扁鋼。
球扁鋼,由球狀的頭部和扁平的腹板組成的特殊型材,一般用做船舶的龍骨和加強筋,是建造大型船舶的關鍵材料。而修復瓦良格號所用的,是形狀特殊的對稱球扁鋼。10年前,我國沒有任何一家鋼鐵企業(yè),具備生產對稱球扁鋼的經驗和條件。周丹他們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邊研發(fā)邊生產,經過兩個月的實驗調整,周丹他們終于等來第一批球扁鋼軋制的時間。
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軍工產品研究所水面艦船研究室主任周丹:現場一看,根本軋不出來,軋一根一量尺寸就不對,然后再試一根,尺寸還不對,你在現場待了十幾個小時,就軋了幾根鋼,所以我們當時也挺頭疼,就是感覺這個東西太難了。

由于對稱球扁鋼外形特殊,尺寸差異大,再加上金屬流動和孔型設計的因素,僅軋制成型就十分困難。由于沒有專用的生產線,熱處理的效果也不理想。周丹他們只好把球扁鋼一個根,固定在熱處理架上,防止變形,終于保證了產品的生產。
2009年5月,鞍鋼為遼寧艦修復生產的200噸航母用鋼順利交付。三年后,遼寧艦正式入列中國海軍。
為了這一天,周丹他們投入了無數的艱辛和汗水,與此相伴隨的,還有巨大的生產成本。

周丹:我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我們過去三到五年,才能完成的研發(fā)任務,生產了大概10倍的產量,來保這批供貨。
這里是國內最先進的熱連軋板帶生產線。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上層結構建筑所用的鋼板,就是在這里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