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比錢鐘書晚一年進入清華。據(jù)他回憶,1930年,他同時報考了北大、清華兩所著名大學,皆被錄取。據(jù)稱季羨林投考清華時數(shù)學不到10分(另一種說法是4分)。
即便如此,他的成績依然符合清華的錄取標準。1930年清華大學的錄取標準是:總平均分45分以上,國文、英文、算學三門平均49分以上。
相比于1929年,1930年清華的招生標準中沒有限制單科的最低成績,只對于平均成績有所要求。
事實上,當年的考試并非只有國文、英文和算學三個科目,還有黨義、本國歷史地理、代數(shù)幾何平面三角三門必考科目,以及高中代數(shù)解析幾何、高中物理學、高中化學、高中生物學、世界歷史地理等選考科目。
因此,即使數(shù)學成績很低,一名考生在總計8門考試科目中取得平均45分以上的成績也完全有可能。
此外,季羨林本人也從未提及自己被清華錄取是“破格”。
錢偉長的情況更為復(fù)雜,傳聞也多種多樣。最常見的說法是:他1931年投考清華時,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因沒學過是0分,數(shù)學、化學的成績也不高,中文和歷史則是兩個100分。中文考題為作文《夢游清華園記》,歷史考題為列舉二十四史的名稱。
根據(jù)錢偉長自己的回憶,他的“數(shù)理化和英文基礎(chǔ)很差,在蘇州高中補了不少,但究竟不如按部就班那樣學得透徹明白。
在考大學中只有文史尚過得去,數(shù)理化英文很沒有把握”,而在投考大學的過程中,他“以文史等學科補足了理科的不足,幸得進入大學,闖過了第一關(guān)”。
錢偉長回憶,“我是1931年考進清華大學的,在入學考試中,由于歷史和國文考了個滿分,雖然數(shù)學、物理成績很差,還是因名列前茅而被錄取。”錢偉長在回憶中并未提及自己是被清華“破格”錄取。
此外,在1931年清華的新生入學考試中,其實并沒有歷史這一門,僅有必考的本國歷史地理和選考的世界歷史地理。
顯然,無論是必考科目還是選考科目,歷史和地理都是一并測驗的,并不存在單獨的歷史科目。
而且,中國歷史地理科目中,有關(guān)二十四史的題目也僅是眾多考題中的一部分。
錢偉長也并非這一門考試得了滿分,而是在考卷中對二十四史的作者、卷數(shù)、注疏者這題得了滿分。
另外,當年國文的考題為作文,題目是“本試場記”“釣魚”“青年”“大學生之責任”中任選一題,文言白話均可,而并非傳聞中的《夢游清華園記》。
綜上,可見關(guān)于錢偉長“破格”錄取的傳說不實。
第二任校長周詒春為大禮堂題寫的基石(右下為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