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曾無法逃脫自卑的優(yōu)等生
李妙玉是一位公務(wù)員,很小的時候親生母親因病過世了。她和奶奶住在鄉(xiāng)下,總要經(jīng)受著別人獵奇和憐憫的目光,“這個小孩好可憐哦,沒有媽媽的”。
所以,后來她和繼母初時的相處很愉快,因為意味著有了完整的家。繼母給她帶來漂亮的蝴蝶結(jié),為她梳頭發(fā),跟她和姐姐聊天,家里總是聽見姐妹倆的笑聲飄來飄去。
可好景不長。由于繼母還有兩個兒子,家里屬于工薪階層,負擔(dān)四個孩子的花費十分吃力。繼母的態(tài)度就慢慢變了。
是怎樣陌生起來的呢?有一次早晨,李妙玉沒吃飽,想去廚房再乘一碗飯。繼母斜睨了她一眼,用一種很陌生的口氣說:“你人小,要吃兩碗。哥哥個子那么高,也吃兩碗。”
她的目光和繼母的眼神輕輕碰了一下,只覺著繼母的目光冷冷的,和外面的天氣一樣冷。
仿佛從那時開始,她和姐姐連吃飯也要多多留意,燒了排骨,便猶豫著能不能吃第二塊;繼母開始數(shù)落姐妹倆,也會和父親冷戰(zhàn)。她們越來越害怕和繼母獨處,悶頭吃晚飯、洗好碗,馬上回房間看書。
她不敢反抗繼母,也不敢把委屈告訴父親——因為害怕他們離婚,害怕自己再變成旁人眼中“不同”的那個人。

《訪問童年》內(nèi)頁。長江文藝出版社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