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服務隊參與生命接力

晨報記者 陳佩珊
臺海網11月10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造血干細胞配型的成功率為百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這樣的幾率下,在生死關頭,能碰上合適的配型,那是何等的幸運。而廈門,至今已有58例成功捐獻,給他人再生希望。
配型、捐獻,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這里活躍著廈門市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服務隊的身影。
捐獻造血干細胞
最想做
病魔纏身,患者在等,等合適的造血干細胞出現。還有另外一群人也在等,等著捐出自己的造血干細胞,幫助他人。
幾個月前,在一場為紀念“世界紅十字日”暨廈門市造血干細胞捐獻突破50例的宣傳活動上,捐獻者趙東喆與受捐者陳明龍初次相見。陳明龍16歲時被確診患白血病,急需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身在廈門的趙東喆與之配型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重新點燃了陳明龍生命的希望。“很感謝哥哥,雖然只是一種液體,但是對我來說是一種生命。”陳明龍十分感激。而趙東喆也表示,“非常有成就感,他現在康復了,能去參加工作,特別高興”。
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幾率很低,為了這微小的概率,有人一等就是十幾年。2004年,朱祥彪到山東東營做生意,從電視上了解造血干細胞移植后,他便至東營紅十字會提出要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當時接待的工作人員有些擔心,擔心他是外地人,即便以后配對成功,可能也聯(lián)系不上。“不換手機號碼。”朱祥彪用承諾感動了工作人員。即便離開山東來廈經商,朱祥彪一直保留著那個手機號,每個月繳交58元套餐費。終于,2014年,朱祥彪等到了初配合格的電話,積極參與后續(xù)的高分辨配型、體檢等。
目前,廈門成功捐獻數已達58例。其中,志愿者楊一林兩次捐獻,成為中華骨髓庫首位涉德國捐獻者、福建省首位二次捐獻者;志愿者李溢新,捐獻時為集大航海學院學生,是目前廈門唯一既捐獻造血干細胞又捐獻淋巴細胞的捐獻者;志愿者彭昌煒、羅軍和陳仙坤前往福州捐獻造血干細胞,是全國首次三名志愿者同日同城捐獻……至今,每次成功都能給志愿者們帶來同樣的喜悅、興奮。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一命,就是他們最想做的志愿服務。
志愿者宣傳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志愿服務隊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