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教育事務受理中心利用機器講解員講解教育大數據。(記者 林銘鴻 攝)

臺海網12月24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今天,2019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舉行。
每年一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除了回顧舊的一年工作,還要介紹新的一年工作。2020年,教育信息化將使得廈門教育再出發(fā)——“i 教育綜合服務平臺”(簡稱“i教育”)今日起正式投入使用。
簡而言之,“i教育”就是把所有和教育有關數據都集中在一起。今后,從“i教育”入口進入,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管理者可以完成諸如報名、查詢信息等與教育有關的事。
市教育局表示,這是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再出發(fā),可能會改變你我的生活。
今天,我們?yōu)槟榻B“i教育”這個廈門教育“超級大腦”能做些什么事。
破解信息孤島狀況
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表面上看,“i 教育”就是廈門市教育事務受理中心五樓的那些大數據顯示屏,但是,廈門市教育事務受理中心主任戴鷺堅說,其實你看不到背后的縱橫交錯。
他說,過去,教育部門只擁有學生、教師的數據,現在,“i教育”打通了教育部門和市衛(wèi)健委、市殘聯、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圖書館、市公交公司等所有和教育或孩子有關部門的數據庫,可以到人家“家里”調取和孩子有關的數據,譬如說,積分入學,可以從市人社局調取到孩子父母社保信息,從市公安局調取到父母的居住信息,當然,為了保護隱私,這些都必須獲得授權。
戴鷺堅形容說,過去,各個部門都在自己的“信息島”上,“i 教育”相當于把“孤島”連起來。
當然,這一教育大數據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市教育局信息化處處長紀華強打了個比方,過去幾年,廈門一直在建“教育大數據高速公路”上的各種設施,“i 教育”正式投入運行,意味著“數據高速公路”通車了。
市教育局局長郭獻文說,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yǎng)轉變,從融合應用向創(chuàng)新發(fā)展轉變,是廈門教育信息化2.0的一個主要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