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回應(yīng)
修改后句式更適合學生理解
整本教材有近一半課文改動
“這篇課文確實有修改,斷句、用詞都有所改動。”廈門五中小學部教務(wù)處副主任楊梅娟說,去年,《燕子》是全書第一課,今年變成了第二課。針對家長提出的“長句變短句”,她認為修改后的句式更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更便于他們識記、理解。
廈門市教科院小學語文教研員、正高級教師肖俊宇也表示,修改之后的表達更規(guī)范,更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在他看來,跟三年級語文教材的改動相比,《燕子》的改動還算小?,F(xiàn)在小學三年級學生,上學期用的是“統(tǒng)編版”(也叫“部編版”)新教材,即教育部統(tǒng)一組織編寫的教材。上一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用的則是人教版。跟人教版相比,統(tǒng)編版教材更注重弘揚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因此課本上增加了不少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民族自信的篇目。
“小學三年級(下)語文教材上改動的課文篇目將近一半。”肖俊宇舉例,第八單元的4篇課文全是新的,有的課文是從原來其他年級的課本中調(diào)整過來的。“增加、調(diào)整了一些課文進來,自然也要從原來的教材中刪去一些篇目。”他說,統(tǒng)編版教材改動還是挺大的,針對這一情況,本周市教科院將邀請上海專家來給老師培訓,從教材編排體系、如何更好地把握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等方面進行指導。
鏈接
教材內(nèi)容瑕疵
本報專題關(guān)注
去年3月5日,本報對中小學語文教材部分內(nèi)容存在瑕疵,廈門市一些教師、家長挑刺作專題報道。家長吳先生挑的“刺”就來自課文《燕子》。“‘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里怎么有這么長的句子?”吳先生陪女兒背誦課文,發(fā)現(xiàn)一個長句,他稱“簡直讓人斷氣”。
吳先生說,《燕子》第一段“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個“湊”字讓人覺得很費解。雖然原文就是“湊”,但既然是改編,就得根據(jù)孩子的接受能力,“翻譯”得更順暢些。長期從事文字工作的吳先生認為,給孩子“吃的東西”一定要慎之又慎,切勿任意添加或超量下鹽,以免損害臟器。
家長李女士也表示,她為了幫助兒子記住這句話,也費了很大的勁。李女士說,讀到“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這句時,她也覺得“太繞了”。她指導兒子如何斷句并配上圖,兒子才記住。
相關(guān)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