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錦樹說,當年造船的地方,以后可能會改造成福海社區(qū)的公園,他建議屆時可以在公園內(nèi)展示和“廈門號”帆船相關的內(nèi)容等,從而提高了社區(qū)的知名度。
技術
桅桿插上船體完全靠人工,沒有起重機,很考驗功夫
汪錦樹說,那個年代造船非常辛苦,沒有電,全部靠手工。沒有鞋子穿,夏天木材被太陽曬得發(fā)燙,腳都起泡了。冬天冷得哆嗦,腳趾頭裂開,不斷往外滲血。
而且,造船和普通的做木工完全不同,要有線條,比如兩邊要翹起來,既要有技術,又是體力活。一把斧頭,柄1米長,單腳踩在木材上,揮動斧頭砍下。“特別是一根桅桿要插上船體,沒有起重機,只能靠人工,那是非??简灩Ψ虻摹?rdquo;
汪錦樹告訴記者,當時造船的木材都是到漳州一帶的深山里砍樹,然后在漳州石碼搬上五帆船,通過九龍江運抵廈門??硺渥鑫U也是一門學問,例如一根桅桿三丈高,但是無法爬上去丈量樹干的高度,造船工人便運用他們的智慧,通過人、樹根、樹干頂端三個點,形成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通過人到樹根的距離,從而量出樹干的高度,并將該方法一代一代傳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