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睡的地方像棺材板
很瘦,有黑眼圈,張凱不像25歲的嫩小伙。
他永遠記得15歲那年,父親家業(yè)從富有淪落到破產(chǎn),屏南縣城一幢4層樓高的房子,一夜之間,主人成了別人。
父親把一家四口召集到一起,開了一個“分道揚鑣”的家庭會議。張凱正好初三畢業(yè),他新的人生起點,是和老鄉(xiāng)去安徽合肥學修摩托車。
分別的場面沒有痛哭流涕,這是張凱第一次離家,在當時的他看來,反倒是一種解脫。
但是很快,他深切感受到打工的苦。童工,身高約1.5米,他要一邊修摩托車,一邊做飯,還要給師傅們洗衣服,而且是手洗。冬天,修車工具很涼,洗衣服的水更涼。
他對睡覺的地方記憶深刻,狹窄得“像一副棺材板”,“比現(xiàn)在的膠囊公寓還要簡陋”。
父親的教訓時刻提醒他,不能欠別人的錢。他有一本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載著17萬元捐款的收到時間?!拔灏]保住,剩下的8.2萬元如果用在其它地方,我會不安心?!彼f,捐款是對好心人的最好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