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長的奇葩任性
另有其他學校的老師反映,曾有家長提醒老師:孩子在學校成績和表現(xiàn)怎么樣,沒關系,在學校待著就可以了。
有的家長甚至還說:老師,你對我孩子不要管教太嚴哈,我家里有房,不需要他努力去掙錢,大不了以后做個房東。
還有家長說:學習成績不好沒什么了不起,大不了像我一樣做個廚師。
說及個別家長的表現(xiàn),老師們大倒苦水。廈外海滄附校校長彭勝勇說:一天早上,我在校門口迎接上學的學生,一家長在校門口翹起二郎腿抽煙,我提醒他別這樣,他居然用閩南話對我罵罵咧咧的。有一位家長看不慣,批評了他一下,結(jié)果,他騎車去追打人家了。

“家長們的任性,往往給孩子們樹立了壞榜樣,容易滋生了惡習”,彭勝勇認為,要制止校園欺凌,家長首先要做好監(jiān)管和榜樣教育的責任。
老師們感嘆,問題孩子,基本離不開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
讓叛逆期變成黃金期
對學校來說,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哪怕是“問題少年”。
“沒學到知識沒關系,關鍵是不能讓他們變壞”,蔡穩(wěn)良說,為了更好地促進“問題少年”健康成長,他和團隊想了很多辦法。
近年來,他們建立了問題少年會商制度,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對問題少年進行動態(tài)的建檔管理,與街道、公安、社區(qū)等部門積極關注學生動向。
制度實施后,不少學生有了好轉(zhuǎn),見到老師都會主動打招呼了。比如,H已經(jīng)開始將精力專注于學習了,最近沒看到她抽煙、酗酒。
“每一個正常的孩子,不是一出生就很差,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對問題少年,廈外海滄附校副校長吳志堅也深有體會。
吳志堅說,學生K在班級里會欺負其他同學。他隨后找K談心,了解到了K的真實想法。

原來,K很討厭爸爸每次喝酒回家,就打他、罵他,平時也不好,大聲罵罵咧咧的。所以,他很討厭這個家庭,也嫉妒別的同學過得比他好。
K一通訴苦,吳志堅聽得都流淚了。
他開導K說:父母對你如此,源于他們受的教育不多,不懂教育方法,但我相信,長大后,你肯定不會這樣對待自己孩子吧,那怎么辦呢,只有好好地讀書。
開導完K,吳志堅與K的父母也做了思想工作。如今,K沒再動手欺負人家了,還經(jīng)常跑來找吳老師吐露成長的心事。
蔡穩(wěn)良也是經(jīng)常找“問題少年”談心,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在今年的開學儀式上,他就向全體學生喊出:青春期遇上中考期,我們要把叛逆期變成人生的黃金期,追夢新偉大時代,遇見最好的自己。
不過,個別問題少年在好轉(zhuǎn)的同時,回家后,與家長仍保持著“冷戰(zhàn)”。
所以,家長該如何配合教育部門管好孩子,更多應該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