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xié)杏林區(qū)委員會的信封
許莊
許莊,雖是集美最偏遠的村莊之一,這里風景獨美,承載了幾代人的生存記憶。
2017年6月,為保護廈門水源地,后溪許莊完成整村搬遷,60年搬出大山夢終成真,許莊人實現(xiàn)“從村民到居民”的轉變,這個過去的“廈門西伯利亞”也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
消失的交通
鉸鏈式通道車
80年代集美人熟悉的回憶
1970年,為滿足日益增長的乘客需求,大型的鉸鏈式通道車正式登場。
早期雙節(jié)公交車中間的大圓盤,一轉彎,站在圓盤上的人就會跟著轉動。
這種連接而成的車輛,由于載人多、負載量大,很快成為廈門城市公交的主力車型,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期,才完全退出廈門的城市公交線路。
小巴時代
1980年代中,為了彌補公交線路的不足,小巴應運而生。一開始是中外合資,如廈盛小巴士公司。到了1990年代,多家公交運輸公司及私人也有運營小巴業(yè)務,包括市公交公司。
2010年,最后的小巴507停運,廈門的小巴時代就此終結。
950公車停運
950路,這是一條有著30多年歷史的老線路。對于集美文教區(qū)的很多同學來說,這趟公交車并不陌生。
由于廈門地鐵1號線重合率高,2017年12月31日起,優(yōu)化整合950路與953路為953路大站快線(廈門北站←→梧村公交場站),有著30多年歷史的950路也暫告取消。
950路的退出也勾起了許多人的美好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