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在最關鍵的關稅地位上,實際上香港的“單獨關稅地位”本身就是由《基本法》確認,獲得世衛(wèi)組織和其他成員認可而產生,并不是美國“給”的,“香港沒有、也從未與美國簽訂過總體性的優(yōu)惠貿易協定”。
退一萬步說,美國如果使出了這個殺手锏,會怎么樣?
要知道,香港始終以單獨關稅區(qū)在世貿組織占有一席之地,如果美國在關稅問題上對內地和香港實行同一標準,那么原產于內地的產品本身已經被征收了高關稅,而原產于內地、香港之外的產品則不會被加征關稅。
理論上講,只有原產于香港的“香港制造”會受影響。
這有多大規(guī)模呢?
根據港府的統(tǒng)計,這一數字在去年換算成美元大約是4.7億美元。
反過來,如果作為美國第一大順差來源地的香港,因此對美國實施對等關稅,美國農民可能會把牛趕到白宮門口去抗議了。

所以,有媒體對美國提出了“靈魂拷問”:這么多措施,到底是要制裁誰?
也有人翻開了莎士比亞的《麥克白》——
“好比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