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來說商務部的“決定撤銷香港特殊地位”是怎么回事。
所謂“香港特殊地位”,其實是一個相對籠統(tǒng)的稱謂。大多數(shù)情況下,它指的是美國1992年通過的《美國—香港政策法》。這部法律中涉及“香港特殊地位”的規(guī)定包括了經(jīng)貿、投資、金融、敏感技術、知識產權、移民政策以及民間交流等內容。
這些規(guī)定分別由美國國務院下屬的各個部門分別執(zhí)行。對于商務部來說,它能“撤銷”的,只有進出口和關稅等方面的內容。
眾所周知的是,這當中最引人關注、可能也最具“殺傷力”的是關稅地位。
但它恰恰沒有出現(xiàn)在今天的聲明里。
聲明只留下了一句模棱兩可的話:“商務部也在評估進一步取消差別待遇行動。”

所以,這兩則聲明看起來氣勢洶洶,但實際上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我現(xiàn)在就要限制對你的高科技出口——至于關稅和金融方面,容我再想想。
3
所以,林鄭月娥在星期一記者會上回應說,香港不會被任何制裁嚇倒,這些制裁也許對個別行業(yè)會有“少許不便”,但相信“影響不大”。
這個表態(tài),應該是實話,而不是某種政治姿態(tài)。
至少在現(xiàn)階段,無論是簽證限制還是出口管制,的確都“影響不大”。就在美國公布最新“制裁”幾個小時后,涉港國安立法通過,香港股市開盤漲0.69%,漲幅一度擴大至超過1%。

不過,這是否意味著美國未來不會在關稅和金融方面下狠手?
現(xiàn)在恐怕還很難判斷。
美國兩次“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并不足以說明它對這件事缺乏興趣,也完全不能排除美國接下來還會在關稅和金融上有所動作。
它目前在猶豫,也還在評估。
畢竟,在經(jīng)貿上,香港是美國的一塊大肥肉——它是美國第三大紅酒出口市場、第四大牛肉出口市場和第七大農產品出口市場。
農業(yè)州都是誰的票倉,不用叨姐說了吧。
另外,還有超過1300家美國企業(yè)、8萬5千名美國人在香港。
然而不管美國使出什么手段,我們都沒有理由認為東方明珠將就此黯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