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探測器從這團焰火中穿過。它是個狀如大喇叭的家伙,武裝了11.43厘米厚的防護層,隔絕熱量,反射陽光。未來的7年內(nèi),它將圍繞太陽公轉24圈,7次路過金星。它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人類造物。
出發(fā)3個月后,它發(fā)回了第一張照片:太陽盔狀流如宇宙深處一只明亮的眼。這張照片將和它未來還將繼續(xù)發(fā)現(xiàn)的數(shù)據(jù)一起,幫助科學家研究和了解更多太陽的秘密,諸如日冕為何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高;太陽風是如何旋轉吹向地球,影響著某個工薪族收看《延禧攻略》的手機信號。
水星訪客于10月離開地球。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和歐洲空間局共同發(fā)射了探測器貝皮可倫坡號。與發(fā)射器成功分離后,它將一圈圈飛行,飛過地球1次,金星2次,水星5次。像螺絲擰緊,每一圈都會比上一圈更接近最終目的地,它最終脫離軌道抵達。那需要7年獨行,在黑色幕布下,群星之間。
一些目的地體量更小,但重要程度卻并不因此降低。夏天,日本的“隼鳥2號”向小行星“龍宮”投放了探測車;冬天,美國的“冥王號”抵達了小行星101955。“龍宮”的名字源自日本家喻戶曉的神話:平凡少年穿越浩瀚深海,去往龍神居住的夢幻宮殿歷險。仙境一日,地上百年。
神話的結尾,少年帶回了龍女贈予的神秘寶箱。這兩臺探測器則是首次為人類帶回小行星表面資料的希望。
地球6200萬千米外,火星經(jīng)歷了近半年的壞天氣。沙暴肆虐的面積相當于北美洲大小。強風呼嘯,塵土因重力微弱被拋灑到地表外幾千米,遮天蔽日。天文望遠鏡里,這顆著名的火紅星球已變得有點泛黃。
火星漫游車“機遇號”就是在這種鬼天氣里猝然終止了旅程。6月,它因為無法收集足夠的陽光轉換成電能而陷入“沉睡”。7月,NASA官方宣布了它的“失聯(lián)”。9月轉機出現(xiàn),它奇跡般的現(xiàn)身在一張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照片里。11月,地球親友試圖聯(lián)絡它的最后一次努力落空,宣布“永久放棄”。
它離家15年了,經(jīng)歷了異鄉(xiāng)的5000次日落。它見過大片連綿的高原,陰影交錯的巖石,還有巖層間菱形放射狀的空隙——那是水在時間開始之初可能存在于這片蠻荒之地的痕跡。
它的姐姐、早數(shù)月到達的“勇氣號”火星漫游車在9年前陷入了流沙。姐妹倆的名字是一個9歲的小姑娘給起的。小女孩說自己在孤兒院時,常感覺黑暗又寒冷,仰望星空給她安慰。
遠行者終將結束旅程。離別是它們的使命,不斷出發(fā)去往下一個目的地,也是它們的最終宿命。
4月,“天宮一號”空間站在超期服役2年后墜落,解體的碎片在大氣層中越燒越小,像一簇流星。10月,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退休,觀察宇宙9年的人類之眼永久合上。11月,NASA宣布“黎明號”探測器停止運作。走了11年6.9億千米,它燃料耗盡。
宇宙的生死遵循著宏大的時間尺度,一顆恒星從初生到塌縮歷經(jīng)110億到130億年。與之相比,這些小小漫游者的生命短于一瞬??蓪τ谌祟悂碚f,它們的一生,就是一個時代。
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在“天宮一號”里漂浮騰挪時的微笑定格在一代人的記憶之中。2011年9月升空以來,這座標著五星紅旗的空間站曾接待過三艘神舟飛船、兩批宇航員的到訪,見證了中國成為繼蘇聯(lián)、美國后第三個完成太空對接的國家,也承載了一個民族每次對接倒數(shù)時驟然暫停的心跳。它曾是中國太空兒女在宇宙中的第一個家。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曾是人類最敏銳視力的體現(xiàn),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繼任者。它看過近6萬顆星星,發(fā)現(xiàn)了2662顆系外行星。透過它的眼睛,地球居民得見至少5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散落在銀河兩岸;成年的昂宿星團恒星芭蕾舞者般旋轉,揮舞著星際風的飄帶;蛇夫座超新星在黑色天幕里沉默炸開,藍色和綠色的炫光環(huán)繞如一朵花綻放……NASA發(fā)言人在宣布它最終退休的發(fā)布會上說,它改變了人類“對自己在宇宙中位置”的看法。
黎明號則將兩個望遠鏡里暗淡的光斑,灶神星和谷神星,變?yōu)榻议_宇宙謎題的無窮寶庫。這兩顆小行星位于木星與火星間的小行星帶上,還帶著億萬年前的瘢痕——那是一大塊天體被撞碎成這條星河的證據(jù)。它們是時間膠囊,保存著水、有機物和其他令科學家驚嘆的遠古遺產(chǎn)。黎明號項目的負責人深為自豪,他私家車的保險杠貼紙上寫著:“我的另一輛車可在小行星帶上。”
但他并不為離別太過悲傷。一代代前赴后繼,這是科學探索推進的秩序。
2018年4月,“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wèi)星”,即“苔絲”太空望遠鏡(TESS)發(fā)射升空,它是開普勒之后更先進的太空望遠鏡,利用4臺先進相機,掃描超過20萬顆太陽系附近的明亮恒星?;鹦窃?1月迎來了“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通過它收集的數(shù)據(jù),人類第一次聽見了火星荒原上風的聲音,獵獵低鳴。在這風聲里,埋葬著“洞察號”的前輩。
2018年還剩最后兩天時,中國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
月亮環(huán)繞地球,示人的始終是同一面,大約占月球表面積的56%。直到半個世紀前,人類才逐漸了解月背的風景。那是個峰谷林立的兇險之地,沒有月面大片大片的“月海”,凹陷的玄武巖平原。一位宇航員形容是“像家里小孩有一陣子常去玩兒的沙灘似的,飽經(jīng)風霜,沒有輪廓,又是疙瘩,又是洞”。
新的一年,嫦娥四號帶來的玉兔二號巡視器在松軟的月球土壤上滑出了兩條清晰的“足印”。距另一對著名的月球腳印出現(xiàn)剛過半個世紀,勉強夠海王星繞太陽走半圈,也足以讓一個少年成為祖父。那腳印的主人說:“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1月4日凌晨,中國國家航天局在北京發(fā)布消息說,嫦娥四號著陸器與被命名為玉兔二號月球車的巡視器已于1月3日夜里順利分離,玉兔二號月球車駛抵月球背面表面,在月背留下人類探測器的第一道印跡。圖為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監(jiān)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這一歷史畫面也通過“鵲橋”中繼星順利傳回地面。中新社發(fā) 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