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暴雨過程多,局地災害影響重,珠江流域降水量破紀錄,并引發(fā)特大洪水。反觀華北黃淮等地,則經歷了持續(xù)高溫過程。眼下,入汛以來北方最強降雨來勢洶洶。

6月22日拍攝的廣東韶關市曲江區(qū)樟市鎮(zhèn)群星村 圖/新華社
許多人不禁要問,今年氣候怎么了?為何感覺如此極端?入汛以來,我國氣候究竟呈現(xiàn)出怎樣的特點?復盤起來,汛期我們經歷了哪些主要天氣氣候事件?華南前汛期降水為何如此之猛?接下來,汛期氣候又將如何發(fā)展?
對此,國家級首席預報員、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艾婉秀,中國氣象局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總技術組副組長、國家氣候中心災害風險室主任王國復,國家氣候中心災害風險室副主任尹宜舟,國家氣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袁媛帶來了詳細解讀。
01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主要氣候概況是怎樣的?

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國降水量歷年變化(1961年至2022年)
艾婉秀:從降水來看,入汛以來全國降水量偏多,空間分布南多北少,珠江流域降水量破紀錄——
入汛以來(3月17日至6月20日),全國平均降水量215.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3.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4多。
降水整體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廣西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四川和貴州均為次多,福建為第3多;寧夏和河南降水量均為歷史同期次少。
珠江流域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1.7%,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長江上游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2.9%,為歷史同期次多。
入汛以來,廣東韶關(286.4毫米)、云南河口(279.2毫米)、浙江慶元(227.6毫米)等9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站突破年極值紀錄。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國降水量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國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圖
從氣溫來看,全國平均氣溫整體偏高,空間分布差異大——
入汛以來,全國平均氣溫14.6℃,較常年同期偏高0.6℃,為1961年以來歷時同期第5高。
氣溫空間分布差異大,青海和西藏平均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寧夏和新疆均為次高,甘肅為第3高。河南舞鋼(41.1℃)和內蒙古鄂托克旗(36.5℃)日最高氣溫破站點年極值紀錄。

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國平均氣溫歷年變化(1961年至2022年)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分布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