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小組按】
200年前出生的馬克思,竟然預言了中國的崛起?
他的判斷基于什么?今天,小組推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韓毓海著作《馬克思的事業(yè):從布魯塞爾到北京》部分內容,供大家學習。
【馬克思筆下的中國】
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關于中國的內容,所占篇幅并不少——這一點經常被人們忽視。自1851 年8 月起,馬克思受邀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專欄,當時該報的總編輯葛瑞里正醉心于社會主義,于是,馬克思欣然應允了他們的邀請,在寫作《資本論》的同時,寫下了一系列以“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文章。
這些文章主要包括:《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俄國的對華貿易》《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鴉片貿易史》《英中條約》《中國和英國的條約》《新的對華戰(zhàn)爭》《對華貿易》等。
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寫作,他借助美國報紙,卻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在以“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這一系列文章中,馬克思反復申述了如下觀點:
英國的對華貿易不是任何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因為英國的目標絕不是貿易,而是通過毒品販賣這種手段徹底打垮中國,渙散中國的國家能力,確立英國在世界上的霸權。
所以,鴉片戰(zhàn)爭的目的甚至不是開拓市場,而是破壞中國市場,但是,這卻反過來破壞了歐洲的生產與出口。戲劇性的一幕就這樣出現了:當中國市場被英國的大炮摧毀之后,歐洲的商品也就沒有了銷路。19 世紀40 年代以來中國市場的崩潰,便因此與1848 年歐洲的經濟危機同步發(fā)生了。
馬克思說,這將是一個奇觀:當西方列強用英、法、美等國的軍艦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運河口的時候,中國卻把動亂送往西方世界。
在這里,馬克思第一次從“全球市場”的視野揭示了中國與西方世界關系的實質:如果沒有東方市場,歐洲資本主義就不能發(fā)展,但是,假如有一天,中國掌握了世界生產和交換的絕大部分內容,那么西方資本主義同樣也不能發(fā)展,因為這樣一來,既有的世界資本主義框架就會被擠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