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側看,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從2017年初的25.1%回落到2017年1-11月份的7.9%,其中,商品住宅從23.7%回落到5.4%。商品房待售面積從2017年1-2月的7.06億平方米下降到1-11月的5.96億平方米,整體降幅約15%,其中,住宅待售面積較年初最高點減少6178萬平方米。可見,2017年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取得積極進展。
一般而言,樓市庫存水平與房價漲跌直接相關。
從房價漲幅看,2017年,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售價同比上漲的城市的平均漲幅持續(xù)下降。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從2017年5月份開始,上海、北京出現(xiàn)房價環(huán)比“零增長”,深圳房價環(huán)比下跌;到2017年11月份,11個熱點城市新房價格跌回一年前,熱點城市的降溫更是明顯。
總體來看,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走勢已逐步分化,一部分以去庫存為目標,另一部分大城市周邊城市以控房價為主。隨著限購、限貸政策實施及預售證的限發(fā),以往熱炒買房的現(xiàn)象受到抑制,非理性需求得到有效控制,這也從商品房銷售數(shù)據(jù)上得以反映??梢哉f,擠出投資、投機需求后的市場,增幅以平穩(wěn)下降的態(tài)勢回落,規(guī)避了更多市場過熱的風險。
2018年調控效果將進一步顯現(xiàn)
“信貸收緊”是2017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關鍵點。在去杠桿疊加金融監(jiān)管趨嚴的大背景下,2017年,房地產行業(yè)的融資難度隨之大增。2017年1-11月,108家房企融資總額為10014億元,同比下降4%。事實上,這一數(shù)字并未反映出房企融資的真實困難程度,個別房企的高額融資拉高了整體水平。比如2017年1-11月,恒大和陽光城分別融得資金1724億元和1036億元,創(chuàng)下單個房企歷年融資規(guī)模新高。如剔除上述情況,2017年前11個月的房企融資總額則為7254億元,較2016年全年下降31%。這意味著大部分房企的融資額下降明顯。
在傳統(tǒng)融資渠道受限的情況下,房企開始尋找其他融資方式。目前來看,行業(yè)融資結構正在被資產證券化改變。2015年時,資產證券化僅占房企融資總額的0.3%;2017年前11個月,這一數(shù)字已提升至4.2%。在房企大力發(fā)展租賃業(yè)務的趨勢下,未來資產證券化的比例還將進一步提升。
最重要的是,“房住不炒、租購并舉”預示著我國房地產市場格局真的要變了。
2017年以來,租售并舉、共有產權、限售等房地產長效機制已經(jīng)逐漸落地。比如三亞等城市,取得不動產登記證后5年才可以上市,這就使得新房疊加兩年左右的拿房本時間,杜絕了炒房可能性。北京市住建委也表示,今后五年本市將完成25萬套共有產權住房供地,通過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應,合理制定價格,有效推動本市住房價格平穩(wěn)健康運行。這些做法的核心是“房住不炒”,房地產回歸平穩(wěn)。
可以預見,租賃市場發(fā)展將成為2018年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未來相關配套政策,比如土地、金融和供應模式等政策有望進一步細化并出臺。與此同時,2018年房地產短期調控不會放松,同時長效機制建設加快,調控效果將進一步顯現(xiàn)。
□周子勛(財經(jīng)評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