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三:收買政府官員
收買在職和前政府官員,游說本國對臺政策成為蔡英文“外宣”策略中的做法。
2016年底,候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和蔡英文通了個電話。這個通話被美媒形容為是“中美兩國建交40年來最大的錯誤”。然而,這個美國“錯誤”,卻被蔡英文吹成“外交重大突破”。就在通話3天后,《紐約時報》揭露了背后的骯臟交易——蔡英文通過一個叫鮑勃·多爾為的93歲高齡共和黨大佬、前國會參議員促成本次通話。條件是民進黨當(dāng)局支付14萬美元。
和收買多國反華議員一樣,民進黨在世界各地還收買反華政客也是從陳水扁時期全面鋪開的。
2014年3月18日據(jù)路透社記者簡·羅森博格報道,臺灣所謂“邦交國”危地馬拉前總統(tǒng)政要承認(rèn),自己在2000年收受了民進黨當(dāng)局250萬美元的賄賂。
臺灣“國安會”人士透露,臺灣對美方政客收買方式多種多樣,小到請客吃飯、邀請政客舉家或結(jié)伙訪臺旅游,大到以軍購方式做利益輸送。
和其他國家比,日本是排在美國后面被民進黨當(dāng)局收買的國外政客第二多國家。
民進黨和日本右翼勢力攪和到一起,始于民進黨還沒建黨時期,那時日本就是“臺獨”大本營。在日本,大部分自民黨大佬和多位前首相都是民進黨收買對象。諸如前首相森喜朗、菅直人等,而現(xiàn)任日本防衛(wèi)大臣岸信夫,更是蔡英文的座上賓。
套路四:收買海外媒體登廣告增加所謂“國際能見度”
“看見臺灣”是民進黨“外宣”的一個重要標(biāo)準(zhǔn)。近年來,民進黨以此為目標(biāo),在多國媒體四處撒錢買廣告,賄賂德國議員霍普特曼只是民進黨買廣告搞“外宣”的一個縮影。
2015年蔡英文竄訪美國。在出發(fā)前,蔡英文就和吳釗燮商量,并提前和美國《華爾街日報》駐臺機構(gòu)溝通好,由民進黨出錢在該報刊登蔡英文個人署名文章《臺美關(guān)系更上一層樓》,報紙刊出時間定為蔡英文抵達美國當(dāng)天。
然而,令蔡英文和吳釗燮想不到的是,《華爾街日報》并沒講信用,關(guān)鍵時刻該報對蔡英文敲起了竹杠。這讓吳釗燮和蔡英文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度A爾街日報》的遲遲不松口,讓深諳“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蔡英文主動提出給該報加價。加價后,《華爾街日報》如期刊登了蔡英文的這篇文章。蔡英文后來曾自詡自己在這件事上,思想靈活,這事辦得漂亮。
就在蔡英文從美國回臺3天后的2015年6月12日,《時代雜志》亞洲版就刊登了以蔡英文為封面的專題報道。這讓當(dāng)時赴美成功、選舉氣勢上升的蔡英文再次“吸粉”無數(shù)。蔡英文曾坦言,多年報道中,她最中意的就是這個以她為封面的報道。
然而,這個讓蔡英文滿意的《時代雜志》“報道”,其實是民進黨花了大價錢炮制出來的一個徹頭徹尾的廣告,其用的是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的手段糊弄臺灣選民。蔡英文為了這次“報道”,由蔡英文親信、“文膽”——民進黨副秘書長劉建忻親自和《時代雜志》亞洲區(qū)總編輯譚崇漢、文字記者羅荷拉、攝影記者費格遜溝通了好幾個月達成的協(xié)議,蔡英文有一個要求,就是用什么樣的封面照才能達到“搶眼”。
國際社會普遍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世界上很多主要媒體一般也不會碰臺灣問題,因此,蔡英文和民進黨當(dāng)局只好轉(zhuǎn)戰(zhàn)一些國家的小媒體。
前段時間,臺灣駐泰國辦事處居然在一家經(jīng)??腔ㄟ?a target="_blank">新聞的當(dāng)?shù)匦笊希巡逃⑽呐c臺灣抗疫結(jié)合起來,將其吹成“亞洲杰出女性”。這個被人嗤之以鼻的“報道”,在經(jīng)過島內(nèi)綠營媒體放大和炒作后,果然成了民進黨麻醉民眾的“外宣”。
靠錢買不到真朋友
民進黨上臺短短幾年,錢花了不少,“外宣”的直接結(jié)果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獲益,倒霉的是臺灣老百姓。
不過,民進黨當(dāng)局通過收買各式反華勢力越來越多,但世界上奉行一個中國的聲音越來越強。短短幾年,臺灣本就所剩無幾的所謂“邦交國”一連失去了7個,其在世界多地的“代表處”被要求更名,“外交”、領(lǐng)事車牌被收回……
從“金援外交”,到花錢收買國際各式各樣的反華勢力,民進黨當(dāng)局這些年花巨資行賄讓島內(nèi)民眾成了“冤大頭”,結(jié)果是民進黨給自己拉選票,為“臺獨”背書。不過,實踐卻一再證明,錢是買不到真朋友的,“臺獨”在國際社會也是不得人心的,民進黨花多少錢都改變不了被利用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