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來,賴即使當選,必如所有的“臺獨執(zhí)政者”,像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一樣:贏了選舉,輸了路線。
“硬獨”的路線,有其絕對的“不可能性”。如陳芳明所說“主張臺獨都是騙選票”。所以,賴清德以“硬獨vs.軟獨”發(fā)動的“政變”,其中權力爭奪其實高于路線歧異。因為,他的“硬獨”即使過得了黨內(nèi)初選及“大選”前兩關,也必無可能通過“以‘臺獨工作者’當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第三關。
因此,今天“臺獨”問題只是民進黨內(nèi)權力斗爭的外溢效應。“軟獨”被“硬獨”挾持,“軟獨”被迫不斷加碼。但無論“軟獨”、“硬獨”,其實都不可能跨越“宣布臺灣獨立”紅線,賴清德也不能,因此“臺獨”其實已成假議題。
賴清德的政變,可能觸動這場黨內(nèi)大攤牌。民進黨應“珍惜這機會”。等到這場賴清德所說“典范型”初選,在“軟獨/硬獨/真獨/假獨”中建立明確路線,民眾即可在明年“大選”,以“君子之爭”風格,來共同正向迎接一場“臺獨/反獨”的大攤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