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在登記參加初選前,只告知陳水扁等“獨派”元老,但幾乎所有“黨政建制”內的高層人物均蒙在鼓里,連“新潮流”內的“大咖”也在狀況外。這不是“政變”,什么才是“政變”?
賴說,我不是要打敗蔡英文,他卻要取代蔡英文。他說,不是要否定蔡英文三年政績,但他反復指出蔡的治理已使臺灣(“臺獨”?)不保。賴清德從“我2020支持蔡英文”,突然翻臉給蔡英文來了一個冷不防的措手不及。這不是“政變”,什么才是?
再看,賴登記參加初選后,黨內其實并未出現“天與人歸”的場面,例如有三十五名民代具名挺蔡。亦可見,這不是“政變”,什么才是?
近日浮現的內幕顯示,賴清德其實在2016就要競逐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被陳菊擋下。后來接任“閣揆”后,他又使蔡英文成為“只是政府體制的領導人”,而使他自己成為“臺獨的旗手”,以此作出二人的區(qū)隔,并藉以挾持蔡英文。當時即可想象,賴的生涯發(fā)展下一步就是“蔡賴配”,再接下來就是問鼎2024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大位”。在賴清德接任“閣揆”時就有人問:這個局面,究竟是賴清德輔佐蔡英文?還是蔡英文為賴清德抬轎?
其實,如果賴清德的目標只是“蔡賴配”而已,蔡英文應當必是虛位以待,她也別無選擇;所以,賴完全不必用這種“政變”的暴烈手段來火中取栗。因而,如果賴此次“政變”的目標居然就只是要逼出“蔡賴配”,或后來竟然果真搞成了“蔡賴配”,我不認為賴有必要把一個唾手可得的東西搞成這種刀口舔血的事,更多的人不相信賴清德會如此不顧吃相。
我說這些,是認為這場“政變”核心動力仍在于賴清德自2016年即已萌生的“我要當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的權力思維(不屑一顧“蔡賴配”),至于“臺獨”路線則是他一路走來的操作工具而已。
談到路線,用“硬獨”來與蔡英文的“軟獨”作出區(qū)隔,是賴清德始終擺明的架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