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的姿態(tài) 綻放的青春
■第75集團軍某旅發(fā)射制導一連指導員 斯娜拉姆

第75集團軍某旅發(fā)射制導連受領任務后,做好機動前準備。戴蔓欣攝
下連3月有余,列兵鮑亞尼仍清楚記得,從新兵訓練基地到連隊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她惆悵了一路。
鮑亞尼早已從新兵班長李紅那里聽聞,自己即將來到的連隊是一支組建10周年的發(fā)射制導連隊。即將生活在這樣一支戰(zhàn)斗連隊,自己能否適應?自身能力素質能否滿足連隊需要?
有同樣心情的不止鮑亞尼一人。
列兵林家伊入伍前是一名藝術生,高挑的個頭、磁性的聲音,喜歡唱歌、閱讀,卻對體能訓練“不感冒”,新兵連的訓練量讓她感到已觸摸到自己的“天花板”。面對訓練標準更高、管理更嚴的連隊,她擔心自己能不能挺過去。列兵鄭鑫譽性格有些內(nèi)向,讓她憂慮的是自己不善言辭,會不會不討大家喜歡,該如何融入這個集體……
彼時的我,與她們同感。作為第75集團軍某旅發(fā)射制導連最老的兵,我同連隊一起奮斗、一起成長,相伴走過了10年。和一批批戰(zhàn)友一起戰(zhàn)斗、一起努力,把最美好的青春綻放在這支連隊。如今,我以連隊指導員的身份繼續(xù)堅守,能不能把連隊建設得更好,續(xù)寫連隊更加輝煌的歷史,同樣是我的憂慮……
那一天,載著新兵的大巴車緩緩駛入營區(qū)。透過車窗,看著9名剛被分配補充到發(fā)射制導連的新兵,我仿佛感受到她們對未來的焦慮和迷茫。
連隊榮譽室是每一批新兵下連必經(jīng)的“打卡地”。踏入房門,映入眼簾的幾個大字格外耀眼:請叫我戰(zhàn)士,不要叫我女兵。一張張戰(zhàn)斗圖片、一個個戰(zhàn)斗故事、一面面榮譽獎牌,讓新兵們不禁對這個連隊多了幾分崇敬。
聽著解說員的介紹,新兵們對連隊的了解逐步加深:連隊組建10年來,全連官兵不辱使命,軍事考核次次全優(yōu),先后被評為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陸軍先進基層黨組織、戰(zhàn)區(qū)陸軍“四鐵”先進單位標兵,榮獲集體三等功2次。
參觀結束后,列兵劉心語說:“身處其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連隊一路走來的不易,一代代老兵在換裝轉型中迎難而上、挑戰(zhàn)極限。能夠成為這個集體中的一員,我感到自豪,也深刻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
10年前那個春天,習主席鮮明提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不久后,我們的連隊組建了。這10年,是強軍目標引領我們成長的10年,也是塑造我們樣子的10年。
望著榮譽室內(nèi)一塊塊榮譽牌匾和新兵們一張張稚嫩且堅毅的臉龐,我拉回思緒,清了清嗓子對大家說:“歡迎大家,未來的日子,我們并肩一起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