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堅守,什么是陪伴”——
怨著怨著就待下了,待著待著就愛上了

上士馬小龍是個能人。
他是駕駛員、軍馬飼養(yǎng)員。這些崗位在連隊很普通,但責任卻不小,他總是盡心盡力,每一項工作都干得出色。他話不多,卻深得戰(zhàn)友信賴……
隆冬帕米爾,一派冰封雪裹,流露著數(shù)不清的寒意。
夜已深,皎潔月光灑在海拔4300米南疆軍區(qū)克克吐魯克邊防連,映出哨兵挺拔的身影。哨位上,已經(jīng)穿上了特制的羊皮大衣,頭戴棉帽、防寒面罩的馬小龍還是覺得冷徹透骨。
還有一個月,馬小龍將迎來人生的第30個生日。12年前,他就已來到克克吐魯克守防。他是寧夏銀川人,故鄉(xiāng)與連隊海拔落差3200米,是連隊離家最遠的兵。
那一年,打小就憧憬軍營的他,來到這兒卻傻眼了——看著滿目荒涼,馬小龍心里有說不出的失落。
沒承想,他在這里一守就是4000多個日夜,“怨著怨著就待下了,待著待著就愛上了”。
最近的這一年,對馬小龍來說,是最艱難的一年。年初過年休假,他回了趟家,母親剛生了一場大病,一直瞞著他。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藏在抽屜里的大大小小的藥瓶子,才知道不僅母親身體不好,父親也一直在吃藥。馬小龍輕輕推回抽屜,心里陣陣酸楚。
馬小龍記得,剛晉升下士那幾年,一到冬天,母親就在電話里問今年能不能回家過年。后來便不再問了,只是叮囑他,照顧好自己,注意身體。
父母是那樣善解人意。如今,父母眼中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了,成了肩負重任的戰(zhàn)士。在堅守的日子,馬小龍明白自己虧欠家人太多,尤其是對自己的妻子。
2018年,馬小龍和妻子結(jié)束7年愛情長跑,步入婚姻殿堂。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結(jié)婚不到一個月,馬小龍卻已回到連隊。這些年,妻子一直為家庭付出和奔波。兩人之間,始終是她陪伴他多一些。
如今,他們的兒子凱凱2歲多了。在最需要父愛的年齡,馬小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時間統(tǒng)共不超過100天。2歲的凱凱,開始喜歡與大人溝通了,探親回家一趟,馬小龍的愧疚感便會加重一些。
夏天和妻子視頻,兒子凱凱在手機那頭“咿咿呀呀”地說著話。當兒子沖著屏幕叫出那聲“爸爸”時,他恨不得和全世界分享這份喜悅。他把戰(zhàn)友叫到他身邊,得意地說:“聽見了嘛,我兒子會叫爸爸了!”
那一刻,馬小龍內(nèi)心溢滿幸福,笑得眼睛都沒了。
作為連隊的駕駛員,每次點位巡邏,馬小龍會把戰(zhàn)友們送到山下臨時休整點。看著戰(zhàn)友們繼續(xù)徒步攀向山頂巡邏。這段時間,他會原地勘察巡守,或者到休整點打掃。
“什么是堅守,什么是陪伴?”有時候,他會坐在山下的石頭上,看著湛藍的天、漂浮的云,想想妻兒,再想想自己呵護的幾匹軍馬。
“周圍寂靜的時候,世界是安靜的,你就是全世界。”馬小龍說,有時候,遠處山坡上,幾只旱獺在翻滾玩耍,看著它們憨態(tài)可掬的模樣,他都能笑出聲來……
在馬小龍心里,他懂得“有國才有家,守邊關(guān)也是守護家”這個道理。
“新的一年,還要加油!”馬小龍給自己鼓勁。臨近年尾,他也在心里規(guī)劃著自己和家人的“新年”。
“繼續(xù)堅守,把點位守好;當好連隊一分子,再帶出幾個‘徒弟’,把高寒山路的駕駛技巧琢磨透、傳下去;明天開春回家看兒子!”
電話這頭,馬小龍和妻子細數(shù)他的“新年規(guī)劃”。妻子一直聽著,也不插話,她心里想,未來怎么都好,一家人在一起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