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武陵橋
很多人都看過經典抗美援朝影片《奇襲》,這部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于1960年的影片講述了朝鮮戰(zhàn)場上,志愿軍某部連長方勇率領一支偵察隊,深入敵后,炸毀康平橋,完成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

《奇襲》劇照:連長方勇(右,張勇手飾)和一班長(邢吉田飾)
《奇襲》是根據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zhàn)役中,志愿軍第三十八軍一支偵察隊奇襲武陵橋的真實故事改編的,男主角方勇原型是三十八軍偵察科副科長張魁印。不同的是,奇襲武陵橋的偵察隊不是像影片中那樣只有區(qū)區(qū)一個排兵力,而是一個支隊,由三十八軍軍部偵察連、一一三師偵察連、兩個工兵排組成,還有13名朝鮮同志和醫(yī)務人員、英語翻譯,共有323人,攜帶一部電臺,600公斤炸藥,每人攜帶4顆手榴彈和充足的彈藥。11月24日晚10時偵察支隊出發(fā),一共走了兩個夜晚一個白天,與敵人進行了三次戰(zhàn)斗。于11月26日凌晨到達預定地點武陵里。短暫的戰(zhàn)斗后偵察支隊占領了大橋并安放炸藥進行爆破,7時50分大橋塌落,此時南來的增援卡車與南逃的敵人在大橋兩側出現,偵察支隊投入阻擊。偵察支隊為三十八軍主力全殲偽七師立下了汗馬功勞。
后來,張魁印將奇襲武陵橋這段傳奇經歷寫成《朝鮮戰(zhàn)爭穿插》一文。1958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根據該文拍成軍教片《奇襲武陵橋》,1958年底在全軍上映后引起轟動。

《奇襲武陵橋》影片說明書
不久,八一電影制片廠將《奇襲武陵橋》改拍成故事片,片名換成《奇襲》,武陵橋改成康平橋,同時也增添了其他一些細節(jié)。另外,演員也都換成八一電影制片廠的專業(yè)演員。1960年電影公映后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一直在各地熱映不衰,被譽為戰(zhàn)爭電影片中的經典。不過,《奇襲》的拍攝地不是在朝鮮,而是在風景秀麗的江南。影片中的“康平橋”取景浙江奉化溪口鎮(zhèn)建造于1934年的“藏山大橋”。

今日“康平橋”——奉化“藏山大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