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姓名無人知曉 他們的信仰穿越時空

這是2月2日拍攝的廣西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這是2月2日拍攝的廣西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酒海井、甑子巖、耳目洞、水流坪……
青山處處埋忠骨。一個個曾經(jīng)不知名的地方,隨著紅軍烈士遺骸被挖掘打撈,魂牽世人。
酒海井,因口小肚大形似當?shù)厥⒕频娜萜鞫妹?,實則是一個地下暗河。
根據(jù)史料記載和當?shù)厝罕娍谑?,在一個寒冷的日子里,100多名紅軍重傷員因來不及轉(zhuǎn)移,被敵人投入酒海井,全部壯烈犧牲。
2017年8月,廣西桂林市灌陽縣啟動酒海井紅軍烈士遺骸打撈工作,邀請當時為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教授的李法軍負責遺骸鑒定研究。
井下地質(zhì)復雜,布滿淤泥和石塊,工作人員經(jīng)過抽水、阻水、分流、清淤等一系列努力,陸續(xù)發(fā)現(xiàn)20余具遺骸。
李法軍用顫抖的手在電腦鍵盤上敲出了酒海井紅軍烈士遺骸鑒定報告:
——顱骨上有明顯的外力創(chuàng)傷痕跡,是致命傷;
——年齡15歲至25歲,身高1.37米至1.63米,體重53公斤至55公斤;
——股骨整體發(fā)育較弱,長度短小,這些烈士生前身體并不強壯……
長征途中,許多紅軍士兵年齡不到20歲,指揮員的平均年齡也只有25歲左右。是什么樣的信念,讓他們面對嚴酷的斗爭形勢,堅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做了近20年遺骸研究的李法軍和他帶領的團隊被深深震撼。
“他們?yōu)橹袊母锩聵I(yè)奉獻了生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李法軍說。
甑子巖,灌陽縣的深山溶洞,洞口直徑約5米,深不見底。
2018年底,重慶洞穴探險隊現(xiàn)場打撈紅軍烈士遺骸。雖然已經(jīng)過去2年多時間,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打撈隊員肖洪內(nèi)心仍久久難以平靜。用鏟子一點點刨開黑黝黝的泥土,一塊塊骸骨露出來,肖洪感慨萬千:“他們是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信念讓他們不懼生死?”
此后,2300多塊骸骨被陸續(xù)打撈出來。
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紅軍遺骸收殮保護,但因年代久遠,還有不少紅軍烈士散葬在湘江兩岸的群山之中。
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近年來,廣西對湘江戰(zhàn)役紀念設施、遺址遺存進行搶救性保護,對發(fā)掘收殮的82具相對完整的遺骸、7465塊零散骸骨進行集中安放,以此告慰先烈。
灌陽縣烈士陵園里有一塊沒有名字的墓碑。立碑者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團第34師第100團團長韓偉的兒子韓京京。他遵照父親的遺愿,為紅34師犧牲的將士立了這塊碑。
松柏挺拔,石碑靜靜矗立。韓京京在墓碑的基座上刻下一句話:“你們的姓名無人知曉,你們的功勛永世長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