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厝教堂
四、福州古厝文化遺產保護的發(fā)展趨勢
文化遺產的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展與傳承。隨著福州古厝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斷推進,在全球文化背景下,未來福州古厝文化遺產的保護應更注重民族文化的自信,通過深度挖掘古厝文化遺產的內涵,將其“發(fā)展”與“傳承”融入城市文化建設中,提升地域文化品牌。
(一)內涵的衍生
單霽翔先生在《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一書中指出,經濟越發(fā)展,社會文明程度越高,文化遺產保護就越得到重視……從保護單體的文物建筑,到周圍的歷史環(huán)境和成片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再發(fā)展到保護完整的歷史性城市,保護領域愈加豐富,保護內容愈加復雜,體現(xiàn)出文化遺產保護的發(fā)展和認識過程。
福州古厝分布廣,類型豐富,不同類型的古厝文化遺產具有不同特性,需要我們以發(fā)展的眼光,因地制宜推進保護工作,拓展福州古厝文化遺產保護內容,構建多元一體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如福州古厝文化遺產不僅包括歷史街區(qū)中的建筑類型,分布在郊區(qū)的古厝亦是榕城的文化瑰寶,也應將其納入保護范圍,并以此為契機探索適宜的保護模式,促進鄉(xiāng)村振興。
?。ǘC制的完善
加強福州古厝“全生命周期”保護模式的深化,將修繕以及再利用信息納入監(jiān)管范疇,摸清福州古厝文化遺產家底,加大立法,特別應加強消防安全的立法,完善獎懲制度。由于歷史建筑以及風貌建筑在延續(xù)古厝重要元素保護的基礎上更側重于利用,消防安全的責任更大。
此外,宜建立福州古厝文化特征圖譜,以譜系形式形成創(chuàng)作庫,為福州古厝的發(fā)展與傳承奠定一定的基礎。同時,通過實踐總結形成一系列可指導、可推廣、操作性強的導則,在不斷完善機制的基礎上推進自下而上的保護模式。
?。ㄈ┕姷膮⑴c
福州古厝量大面廣,不僅需要政府、多方利益群體共同參與的“自上而下”的保護模式,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同時還需要有效的政策、激勵機制等引導,依靠居民“自下而上”的保護更新行為。只有上下結合,動員全民參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注重文化遺產保護人才的培養(yǎng),盡可能發(fā)揮全民積極性,喚醒“集體記憶”,讓福州古厝文化遺產的再生成為全民關注的對象和事業(yè),方可推動文化遺產的良性可持續(xù)發(fā)展。
?。▉碓矗骸洱垺冯s志 作者:羅景烈 系福州市規(guī)劃設計院古建所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