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棋王“歪嘴啟”

上世紀的泮宮,市井氣息濃郁,泮宮后就是中菜市門店,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的需求。
據(jù)在城南大隘門長大的劉遠雙回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泮宮口附近有一位擺煙攤的人物,大名康啟明,家住城南大隘門附近。他原本是城南富有的布商,后來在福州販布,陷入賭局圈套,導致破產(chǎn),于是在大隘門擺煙攤,后來搬到涂山街頭,在滿堂酒家隔壁二三間的破爛小屋中居住,家境非常貧寒。
康啟明平時不修邊幅,常穿臟衣破鞋,不以為意,到年老才勉強討上媳婦,加上嘴角歪斜,被人稱為“歪嘴啟”。在泮宮這塊藏龍臥虎之地,這位其貌不揚的煙攤老板,卻是不折不扣的“福建棋王”。
據(jù)泉州文史作家蔡永懷介紹,1957年泉州市區(qū)、惠安、安海、石獅、晉江先后成立中國象棋研究社。1959年4月,康啟明參加第4屆福建省運動會,獲得象棋冠軍。后來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象棋賽,1961年、1962年又兩次獲得省賽冠軍。
據(jù)在中山路長大的鄭福?;貞?,康啟明所擺煙攤,是一個兩邊可以合攏的扁煙箱,最初賣用于卷“喇叭筒”的土煙葉。后來泮宮內(nèi)有一個安溪人開店,專門賣土煙葉,生意很好,康啟明只得轉(zhuǎn)賣大前門、友誼、海堤等卷煙。與尋常香煙攤主不一樣,他的煙攤旁邊永遠擺著一個棋盤。
在泉州古城長大的廖福偉和康啟明有過一段交往,他回憶說,康啟明雖然多次獲全省冠軍,平時絲毫沒有棋王架子,不管男女老幼,誰都可以到泮宮門口找他下棋。對一般人下棋,他通常都是讓雙馬出戰(zhàn),一邊擺攤給顧客賣香煙,一邊弈棋,每局贏了后照例要收一分錢或兩分錢的棋盤費,可見他當時確實生活艱辛,分厘必計。
據(jù)廖福偉回憶,小時候他在一位老伯指導下學象棋,老伯鼓勵他擺殘局去讓康啟明破,每次去康啟明都欣然應(yīng)戰(zhàn),而且覺得破局是學習,不收棋盤費。很多棋手都難以破解的殘局,康啟明都輕車熟路,每譜必破,而且速度敏捷,令人嘆為觀止。
隨著棋藝增長,廖福偉開始花一分錢的棋盤費(大人要交兩分錢)與康啟明下棋,自然康啟明也是讓雙馬,輕松賣煙說話的同時,順便毫無懸念地贏棋。但有一次,當時沒什么人買煙,周邊很靜,廖福偉認真思考,加上康啟明可能掉以輕心,陷入危局,思考很久,這是廖福偉和他弈棋的經(jīng)歷中康啟明唯一一次長時間思考,最終下成和局,這次他沒收一分錢棋盤費。
回想這些往事,廖福偉說,有過這么一段人生中難忘的忘年交,他一直不叫他的綽號,而是用閩南語尊稱他為“康師”。
劉遠雙回憶說,當年大隘門對面有一個開裁縫店的老板,人稱“裁縫九”,好多年的全市象棋賽都是第二名,全輸給康啟明。因生性好強,愛面子,他跟康啟明暗中協(xié)議,讓他作假故意輸給自己,讓其風光一下。后來裁縫九真的得了幾屆冠軍,而且也履行諾言,平日幫襯康啟明一些費用,以解其無米之炊,二人還成為好友,略知內(nèi)幕的人也心照不宣,至今想來這仍是一件十分有趣的泉州棋壇逸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