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尚初墓在杏田山一帶
國殤宮留下傳說
聽聞熊尚初遇害,郡人無不悲痛,“立祠古陵橋西祀之”。后來,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泉州知府葛恒將祠移祀于泉州城中,名其祠曰“衛(wèi)民”,“以史、楊配焉”,古陵橋的衛(wèi)民祠依舊保留了下來。張瑞圖于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回家鄉(xiāng)晉江時,出于崇慕之情,特地到古陵坡瞻仰該祠,并為之撰寫前文所述的“衛(wèi)民祠碑”。在張瑞圖所撰的“衛(wèi)民祠碑”中,還載有熊尚初“顯靈”的事跡:“萬歷丁巳(1617年),郡大疫,古陵人病者見太守驅逐厲鬼,由是多全活,益思慕太守。”
據(jù)文獻載,泉州城中的“衛(wèi)民祠”最初選址資壽寺南(今泉州中心市區(qū)大城隍廟南),正德十年(1515年),由知府葛恒移建于涂山街中,不久又移至承天寺南,最后移入東街蔡巷,惜今已廢。知府葛恒為衛(wèi)民祠寫的一篇祠記,后被收錄于《晉江縣志》中。明統(tǒng)治者為表彰死難的熊尚初、史孟常、楊仕洪與500名民兵,還于正德十四年在晉江三都建“國殤宮”,即現(xiàn)在的官田村丹心廟。據(jù)現(xiàn)今丹心廟管理人員陳金菊介紹,當?shù)孛耖g傳說稱熊尚初是騎白馬參加古陵橋戰(zhàn)役的,并于馬上遇害,尸身騎著白馬一直跑到如今錦美村一帶才落地,而他的那匹白馬忠于主人,悲鳴之后也一頭撞死于巖上……傳說活靈活現(xiàn),雖與史實有所出入,但卻體現(xiàn)了民眾對于熊尚初忠梗愛民形象的美好塑造?,F(xiàn)在的丹心廟內,在主殿神龕前立有一頭紙扎的白馬,據(jù)說就是為了紀念熊尚初的坐騎而設。“每年農歷八月初二,晉邑三都人都會在國殤宮起鼓,祭祀國殤公熊知府,祭祀活動長達7天7夜。祭國殤公民俗活動是由古傳承至今的。”陳文燦這樣告訴我們。
清雍正四年(1726年),在晉江縣學(晉江縣文廟)西建有忠義孝悌祠,供奉128位晉江當?shù)匕傩蘸蛙娛砍錾淼闹伊x孝悌人物,熊尚初、史孟常、楊仕洪3人均名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