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游網發(fā)布的“ 2014 出境自助游行業(yè)報告”指出,1.09 億中國出境游用戶中,超過 7700 萬用戶選擇了自助游方式,占比超 7 成。其中 21-30 歲的年輕游客占比為 62.4%。年輕人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景點游,到別處體驗生活在他們看來才是旅行的意義。
窮游從自己的報告里一定看到了機會,但競爭也已經有了苗頭。事實上,隨著自助游的興起,越來越多公司盯上了你在目的地的消費,想在旅行過程中也把你拉攏過去。
攜程這樣的行業(yè)巨頭在 2014 年上線了“當地玩樂”業(yè)務,站在“機+酒”的巨人肩膀上想順便賣賣門票。也有一批更垂直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出現,比如 2012 年創(chuàng)辦的“淘在路上”,核心產品是“邊走邊訂”;去年獲得 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的客路(Klook),同樣亮出的招牌是針對目的地的特色旅行體驗;同樣是去年完成 5146 萬元 A 輪融資的 “走著旅行”則以目的地包車為切入點,蝸牛幫則是串聯目的地小景點的旅游巴士……
機票和酒店市場都已經相對成熟,而目的地的吃喝玩樂的實際支出可能要占你一次旅行花費的一半以上。窮游用做“地接”的方式加入了這個市場的爭奪,但這些苦活累活它做得動么?
好奇心研究所曾做過一個《你出國自助游時在國外遇到過什么麻煩?》小調查,搜集了讀者們在出境游過程中遇到過的問題。我們看看,窮游的這個項目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
人到了當地但行李沒到,和航空公司溝通不暢 √
找不到賣電話卡的地方 √
問路時對方不會說英語/口音聽不懂 √
看不懂法語/日語/泰語菜單,不會點菜
不知道吃飯應該給多少小費 √
想在夜市買東西,身上沒有現金
手機丟了 √
護照丟了 √
突發(fā)急病住院但簽證已到期 √
遭遇種族歧視
返程航班在晚上,早上退了房,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再回去拿太折騰 √
到了機場發(fā)現回程票訂成了下個月的
有東西落在賓館,但人已回國 √
這些問題在窮游的論壇里,其實部分也可以找到答案。而在 2004 年創(chuàng)立后的很多年里,窮游都是一個出境自由行社區(qū),廣告幾乎是唯一的盈利模式。如果只停留在做一個分享游記、提供攻略的社區(qū),憑借多年積累下來的用戶和品牌,窮游或許也能活下去。
但這塊業(yè)務的競爭正在加劇,除了螞蜂窩這種老對手,新的入局者也在出現。小到面包旅行這種分享旅行照片的應用,大到攜程,其實都在鼓勵你寫游記、分享攻略。甚至微信朋友圈,都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很多人發(fā)照片、寫游記的替代平臺。“分享游記”這件事的門檻正在變得越來越低。
與此同時,如何變現,成了這類社區(qū)起家的旅游網站一貫的難題:盡管聚集了大量用戶和內容,處在整個鏈條的上游,但由于離交易環(huán)節(jié)太遠,很難直接盈利。相比之下,離交易環(huán)節(jié)近的旅游網站更容易做成巨頭/賺到錢——在窮游研究了一個月攻略,最后去攜程、阿里去啊上訂票,是很多用戶以往的習慣路徑。
其實從 2011 年起,窮游就開始了商業(yè)化嘗試,在內容之外陸續(xù)做起了機票、酒店等產品的零售。今年 1 月,窮游獲得了由眾信旅游領投的近 6000 萬美元 D 輪融資,下一步也是想借助眾信在供應鏈端的資源,提高窮游用戶的轉化率。
根據窮游提供的數據,從去年 8 月開張到今年 3 月 15 日,清邁這家店接待了超過 6200 名用戶,平均下來每天只有近 30 人到訪。無論和 2015 年近 800 萬的中國赴泰旅行人數相比,還是和窮游自己的交易量相比,都不在一個數量級。
窮游為這個項目取了個名字叫 Q-Home,這還只是第一家,在窮游今年的計劃里,窮游要將 Q-Home 開到京都、巴黎、倫敦、新西蘭的皇后鎮(zhèn)。顯然他們覺得到了宣傳的時候,3 月,他們專門派出視頻團隊在清邁駐扎一個月拍攝宣傳視頻,還邀請了一批國內媒體,到了清邁的這家店。
“Q-Home 不是獨立的,而是裝在窮游商業(yè)化里——窮游商業(yè)化肯定是一個要投入全部資源的事。”窮游網 COO 韓哲對在場的媒體說。韓哲的上一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是“今夜酒店特價”,2014 年加入窮游后主要負責窮游的商業(y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