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接單1.3萬位居網約車司機之首
兩年,20萬公里,1.3萬單……來自河南的汪博,是深圳的第一批專車司機。
網約車平臺改變了他的生活。45歲的汪博曾長期在佛山從事物業(yè)管理工作,月入近5000元,后來放棄工作來了深圳。2014年9月,滴滴在深圳上線,汪博在做專車司機的老鄉(xiāng)的介紹下,抱著拼一下的想法,當月底即花18多萬元買了一輛日產天籟轎車,10月份上了深圳牌照,成為深圳首批專車司機。
此后的兩年,汪博將自己的勤奮在這個平臺上發(fā)揮到了極致,迄今接單超過1.3萬單,接單量持續(xù)位居滴滴專車司機之首。滴滴后臺數據顯示,汪博每天在線時長都在12個小時以上,有時達到14~15個小時,平均每天20~30單,至今已接了13000多單,全年無休,風雨無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深圳成就了我‘接單王’稱號。”在汪博看來,深圳年輕人多,交通資源緊張,打車需求旺盛。平時或因塞車或因停車位難找,很多人選擇打車。
最開始,他一天開13~14個小時,很少休息,接單量飆升,持續(xù)位于滴滴平臺專車與快車司機之首,直到近期才被一名快車司機趕超。“這兩年里,可以說享受了分享經濟的紅利,也可以說在這一群司機中,我有點小成就感。但是,那真是拿身體、拿命換來的。”汪博說。現在他開始減量,希望控制在早上7點出門,晚上8點收工,但有時候也會根據路況進行調整,工作時長不定。
記者采訪這天,他從早上7點工作到晚上9點,工作長達14個小時,接了近20單生意。
從甜蜜走向糾結月入3萬降到月入1萬
從事網約車工作,也改變了汪博的經濟狀況。在佛山時,他時常感覺經濟吃緊,害怕家人有個頭疼腦熱。如今他在深圳,妻子不工作,專職照顧兩個孩子,大的16歲,小的孩子兩三歲,靠他一個人開網約車,生活過得比以前寬裕了很多。
不過,從曾經月入3萬到如今月入1萬,汪博與打車軟件的關系也由最美的“蜜月期”走到了現在的五味雜陳。汪博依然記得2014年12月到2015年10月的那段好日子。那個時候,不管是開特斯拉的易到用車司機,還是開凱美瑞、帕薩特的專車師傅,很多人輕松月入過萬,月入兩三萬的專車司機比比皆是。根據趕集網發(fā)布的《2014年O2O自由職業(yè)者分析報告》的統(tǒng)計,專車司機平均稅后收入8509元,當時超過白領收入最高的城市上海。
只是,這樣的好光景并不長久。2015年春節(jié)之前,高峰時段獎勵從基本車費的2倍降到1.5倍,后來連1.5倍也沒有了。作為替代政策,直接的車費金額獎勵變成了類似出租車司機的訂單數量獎勵,完成難度卻大大增加了。汪博告訴記者,“除去油費,加入平臺后一開始每月能有1萬6的收入,后來補助上來后的近10個月里,月入2萬5是常事,有時甚至能達到3萬。”但專車司機能賺大錢的故事被廣為流傳之后,越來越多的司機都開始跑專車了,日子就明顯不好過了,特別是在司機端補貼政策縮水之后。此后,滴滴快的將之前的純搶單模式改成派單模式,收入就更少了。“現在一個月毛收入1萬2左右,純收1萬元吧。”
作為網約專車的“開朝元老”,汪博經歷了這兩年來網約車所有的風風雨雨。“每一次變革,我都是參與者和見證者。”汪博自豪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