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條個人信息只需三五百元
據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8月25日報道,大陸媒體稱,販賣個人信息資料已形成黑色產業(yè),全國學生資料均可買到、并依資料可貴性有不同價格,主要流向詐騙集團及民辦學校。
報道稱,由于普遍不具備經濟能力,學生群體并非電信詐騙的重災區(qū)。但這并不表示學生就比較安全。事實上,學生個人信息堪稱“最沒有安全保障”的一類。
有幾位販售用戶數據的業(yè)內人士指出,“只要你聽說過的學校,不論大學、中學、小學,(它們的數據)都有”。
其中一名人士展示上海某知名大學數據,包含學生姓名、學號、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聯(lián)系方式、專業(yè)等詳盡資料。該名人士還表示可以拿到“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tǒng)”,包括學號、學校、入學方式、住址、家庭成員等等即使手頭沒有的,只要告訴他名字,他也能拿到。
根據多位人士報價,“沒有賣過”的一手學生數據,每條售價約1至2元人民幣,“大量采購”還有優(yōu)惠。而二手的數據,基本低于1毛,如果批量購買,1萬條二手數據約300至500元。
在整個數據黑色產業(yè)領域,學生數據售價偏低,相比之下,一些從淘寶、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臺流出的一手數據,售價在3至5元以上,高峰期售價一度達到20至30元。
除此之外,在數據黑色產業(yè)中,電商、銀行、股市、車輛交易等數據應有盡有。在業(yè)界人士看來,“買數據的,都是拿來騙人的,學生基本騙不到錢,數據賣不上價,鄉(xiāng)鎮(zhèn)之類學校的數據都賣不出去”。
有數據安全專家指,個人資料外泄主要有3種途徑,一種是接觸數據的工作人員泄露,一種是黑客入侵竊取,另一種是第三方服務商途徑泄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