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三
希望看到什么樣的中國科幻電影?
當劉慈欣提問卡梅隆,假如中國科幻電影發(fā)展下去,他希望看到什么樣的中國科幻電影?詹姆斯·卡梅隆回答:我覺得應(yīng)該要拍《三體》。
不過劉慈欣回答,“《三體》對我們目前的經(jīng)驗和能力來說,確實是有一定的困難。”他倒是很希望先拍一些比較容易實現(xiàn)的作品,至少在視覺上比較容易實現(xiàn),故事上也比較容易懂一些。
而在詹姆斯·卡梅隆看來,科幻電影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從荒無人煙的逃亡到非常黑暗的世界都有,《三體》三本書當中有一百多個故事,都在說社會如何進化,技術(shù)怎么樣突破,自然怎么樣地變化,整個宇宙怎么樣地運轉(zhuǎn),“我想看到樂觀的東西,最重要解決的問題是內(nèi)心的惡魔,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惡魔,我個人是樂觀主義者,所以我喜歡樂觀的故事。”他稱贊劉慈欣,“您的故事是以新的角度,讓中國的科幻電影上了新的臺階,我想看到您的故事,讓不同的導(dǎo)演去探索這些故事,我們不需要告訴他們怎么做,只要鼓勵他們做就好了,他們想要做什么,對什么感興趣,想要什么樣的夢境,想把什么搬上大銀幕都無所謂,因為我們要給他們機會,說不定會有人工智能占領(lǐng)世界的故事,拯救世界的故事,又或者是人工智能從我們的手中拯救它們世界的故事。”
問題四
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有啥不一樣?
劉慈欣透露,自己接下來要用全部的力量去寫新的科幻小說。想寫一些和以前的題材不太一樣的科幻作品。但會盡最大的努力不去想會不會改編成電影,會不會很容易改編成電影。“因為寫作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惡魔式的念頭纏著它,很難擺脫,我會試著擺脫,因為會帶來限制。”
詹姆斯·卡梅隆完全同意這一點。他覺得過去四五十年科幻電影重要的任務(wù)是要把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一些已經(jīng)很成熟的科幻文學中存在的理念用電影的方式普及到大眾。
“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之間存在一個滯后,文學一直是在前沿,但是電影的觀眾比較挑剔,他們不一定喜歡這些很黑暗、很陰暗、反烏托邦的故事。”卡梅隆解釋道,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科幻電影一度非常主題很黑暗,都是講核武器,或者流行病,非常悲觀。大的電影公司已經(jīng)不推出這樣的產(chǎn)品,突然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出現(xiàn)了《星球大戰(zhàn)》,這改變了一切,科幻又流行起來了。所以科幻電影的發(fā)展有一些起伏,有一些大漲大跌,在《星球大戰(zhàn)》之后,現(xiàn)在有漫威、DC這些超級英雄的科幻世界,又有像《降臨》這樣嚴謹、認真的科幻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