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盲”到作家
在姜淑梅的作品中,除了寫自己的故事、家族故事,也寫民間故事。當(dāng)故事儲備不夠用時,她就找人聊天,采集資料,甚至跟女兒一起回到山東老家收集一些民間傳說或者民謠,姜淑梅管這叫“上貨”。
姜淑梅的第五本書、和尚未出版的第六本書都是這么“上貨”上來的。她先把收集的故事寫在廢紙上,寫完后給張愛玲看,張愛玲覺得缺內(nèi)容,就打回去“補(bǔ)充采訪”。姜淑梅再把補(bǔ)充的內(nèi)容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最后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
“我娘性格開朗,走到哪兒跟人聊到哪兒:坐在小區(qū)門口,迎面走來一位拎著菜的阿姨,她就打招呼‘累了嗎?坐這兒歇會?’,然后就問人家有什么故事。”張愛玲一邊笑一邊說,“人家要是不說,她就給人家講自己的故事,慢慢把人家的故事‘套’出來。”

2016年初,姜淑梅在北京南鑼鼓巷。受訪者供圖
因?yàn)槌鰰?、獲獎、錄制節(jié)目,姜淑梅曾幾次來到北京。在北京,她跟女兒一起逛胡同,和四合院里的北京老大爺也能聊幾句。當(dāng)時,老大爺還提起電視里的“傳奇奶奶”,姜淑梅哈哈大笑,“那就是我!”
2015年,姜淑梅正式成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一名會員。拿到會員證,她挺得意地跟女兒說,“瞧瞧,你出了三本書,我也出了三本書,你是作家,我也是作家了。”語氣中是滿滿地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