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秋入學的小學一年級新生大部分是“15”后,幾年前的“爆款”名字不再扎堆出現(xiàn)。 郭文娟 攝
臺海網(wǎng)9月1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新學年開始,一些老師拿到新生花名冊,第一件事就是查字典。“總有幾個字不知道怎么讀。”有老師笑說,這并不是老師們學藝不精,而是家長實在太有文化了。從孩子的姓名就能看出家長們費了不少心思。為了不跟別人“撞車”,有的家長引經(jīng)據(jù)典,有的家長劍走偏鋒專挑生僻字,也有的家長在字數(shù)上下功夫,四字姓名漸多,甚至還有五字姓名。
老師們說,“80后”“90后”家長取名越來越新潮、有創(chuàng)意,大家都想跟別人不一樣,不過,另一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許多名字看上去特別美,但太相似了,反而缺少了辨識度。
避開“爆款”
“zǐ hán、zǐ xuān”熱潮退去 但家長喜好仍有共性
今秋入學的小學一年級新生和幼兒園小班新生大部分是“15后”。跟前幾年相比,雖然“zǐ hán”“zǐxuān”不再扎堆出現(xiàn),但家長們的喜好仍有共性。
不少家長給孩子取了富有詩意的名字,如冷攸、云兮、安瀾、秋泠等。還有不少新生姓名用字不同,讀音卻一樣或相似,如,雨辰、禹宸,雨桐、語桐,藝萱、彧萱等。
子、宇、萱等字出現(xiàn)頻率依然很高。家長白女士說,她的女兒剛要上幼兒園小班,班級群里35個孩子,就有5個取名用了“子”,4個用了“宇”。島內(nèi)一所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透露,她的班上也有6個“子”,5個“萱”。
“全班孩子的姓名看過去,感覺可以腦補出一部偶像劇。”金安教育集團金安校區(qū)副校長邵慶德笑說,一個班級40多個孩子,名字都很有美感,但就是一眼溜下來不太容易記住,看起來都有點相似。邵慶德說,前幾年他任教的一個班級就有好幾個“zǐxuān”“xīn yí”,雖然字不一樣,有梓軒、子軒、紫萱,欣怡、心宜、昕宜等。這兩年的新生家長似乎有意避開這些“爆款”名字。
凸顯個性
有的引經(jīng)據(jù)典取生僻字 有的獨辟蹊徑挑筆畫少的
“現(xiàn)在許多家長文化水平很高,很多化用典籍給孩子取名,在追求好聽的同時,也寄予美好寓意。”江浦南里幼兒園教師謝欣說,今年有個新生叫“訥敏”,應(yīng)該就是出自《論語》的“訥于言而敏于行”。
在謝欣看來,姓名帶有時代烙印,也能看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早些年名字中有“佳”“嘉”的孩子比較多,應(yīng)該是家長期望孩子優(yōu)秀、表現(xiàn)好。近兩年家長的期望似乎在往品行上靠攏,比如,有些孩子名字中有“珩”“璟”等字,應(yīng)該是家長希望孩子擁有像玉一樣的美好品質(zhì)。
為了凸顯個性,有些家長給孩子取名時會挑一些寓意好又不太常見的字,比如,旃(zhān)、屾(shēn)、婠(wān)、霅(zhà)等。也有家長反其道而行之,專挑筆畫少、簡單的字,比如,叫又其、又心等。此外,今年的新生中也有不少孩子名字都是“一”字開頭,如一誠、一凱、一銘等。
某種程度上來說,取名似乎跟時尚一樣,也是數(shù)十年一輪回。有些曾被認為不太時髦的字,又重新獲得家長的青睞。今年有小學一年級新生叫“趙大進”,就顯得特別與眾不同。家長趙先生說,兒子是“大”字輩,爺爺要求一定要用上,但“大”字不好跟其他字組合,后來就取名“大進”,希望孩子無論什么時候都能再上進一點、努力一點。邵慶德也對去年班上兩個女生的名字印象深刻,一個叫喜豆、一個叫宣豆。邵慶德說,這些名字回歸淳樸,反而讓人眼前一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