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東榮(右)
臺海網(wǎng)12月3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葉曉菲 通訊員 林瑞聲 余慶東 文/圖)愛心是城市的文明之光,需要每個人共同點亮。日前,“愛心廈門”建設動員大會在廈門人民會堂舉行。市委書記胡昌升指出,接下來廈門將大力實施 “愛心助殘”、“愛心敬老”、“愛心濟困”、“愛心扶幼”、“關愛特殊崗位工人”等“五大行動”,建設“愛心廈門”。
這些年,翔安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志愿服務、褒獎激勵等機制不斷健全,愛心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涌現(xiàn)出了許多杰出愛心人士。翔安區(qū)教育局教育科科長林東榮便是其中一位。他在擔任新圩學校校長期間,走遍施教區(qū)內(nèi)14個村莊500多個家庭;先后認養(yǎng)學校里8個孩子,給予他們家庭溫暖……他用大愛守護教育初心,與愛同行、以愛筑城,影響帶動了身邊一群人,讓這座城市更富溫情。
播撒愛心的“校園博愛超市”
2008年,新圩學校因地處偏僻農(nóng)村,輟學率全區(qū)最高,教學成績年年墊底,是遠近聞名的薄弱校。面對如此棘手難題,林東榮沒有放棄,而是“想盡一切辦法”解決:他“駐扎”學校,利用晚上和周末走遍了施教區(qū)內(nèi)14個村莊500多個家庭,全校800多名孩子的名字和家庭情況都了然于胸。
針對家庭貧困的孩子,2012年,林東榮組織開辦了全市首家農(nóng)村“校園博愛超市”,學校的孩子必須通過到食堂幫廚、圖書整理、環(huán)?;厥盏戎驹阜論Q取愛心點券,再到超市兌換物品。通過這種模式幫助學生從“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讓愛有尊嚴地傳遞。
因材施教的“愛心爸爸”
解決了學生生活上的后顧之憂,林東榮深切感受到那些單親、孤兒和留守兒童更渴望精神上的關心陪伴。十年來,林東榮成了“愛心爸爸”,先后認養(yǎng)了8個孩子當干兒子、干女兒,并帶回家一起生活,讓他們能享受正常家庭的溫暖。去年,林東榮與那些彼此沒有血緣關系的特殊大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為了讓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享受教育的陽光,林東榮與老師們?yōu)槊總€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提供了發(fā)展的平臺,將那些比較頑皮、愛打架的孩子送至市體校,許多孩子后來成了國家級運動員。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如今的新圩學校,“愛心爸爸”、“愛心媽媽”不斷涌現(xiàn);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人才輩出;學校近三年先后6次獲得福建省管理標準化學校等省級以上表彰,教學成績從全市倒數(shù)跨越到穩(wěn)居全區(qū)前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