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入印祝您生活節(jié)節(jié)高
“新竹”,陳錦芳尋思良久定下印文。手起刀落,原本空寂的石面發(fā)生變化,半小時后呈現(xiàn)出一派熱鬧景象。遠看似幢幢高樓拔地起,近看像節(jié)節(jié)竹子破土而來,恰似“新竹”般生機勃勃。
這是陳錦芳送給廈門和廈門市民的新年祝福。“新生命的到來總會給每個家庭帶來許多歡樂,新是喜悅的。新的一年也意味著新的機遇,新也是充滿希望的。”陳錦芳說。作為一個慢工出細活的篆刻家,陳錦芳每次創(chuàng)作前都會反復琢磨印文,這枚“新竹”動刀前,他就推翻了多個設計方案,最終呈現(xiàn)的作品刀法一氣呵成,方寸間既有堅定有力的線條,也有生動意趣的留白,特地選擇的陰文篆刻也讓石面盡可能多地沾染印泥,把更多喜氣洋洋的紅色帶給了讀者。
陳錦芳初次對篆刻動心是在高中時期,當時他在職高讀石雕專業(yè)。“一次在報紙上看到篆刻印章,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它。”陳錦芳說,那時他就自己找壽山石來打磨,也嘗試著臨刻。1988年,陳錦芳考入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現(xiàn)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開始正式接觸書法和篆刻藝術。“書篆不分家,書法、篆刻雖然都不是我的主科,但我一直很喜歡。在學校時還成為第一批鷺潮書印社的成員。當時學校有幾位老師對我影響很大,比如篆刻家許霖老師,書法家陳秀卿老師等。”陳錦芳說,老師們的教導指引他和篆刻結下不解之緣,這也是他選擇“新竹”二字入印的另一個原因。陳錦芳說,多年來“新竹”一直提醒他不忘師恩、不忘學藝的初心。巧合的是,今年接受廈門日報賀歲邀請的另一位藝術家,正是陳錦芳的老師陳秀卿。
不忘初心的陳錦芳大學畢業(yè)后成了一名平面設計師,后來又進入廈門南洋學院教授平面設計課程。未專職從事藝術的日子里,陳錦芳并未放下過這份喜好,他不僅在閑暇時間堅持練習書法篆刻,嘗試把書法篆刻元素融入平面設計,還會專程拜師學藝提升創(chuàng)作水平。在對篆刻的不斷研習中,他從歷代的篆刻中汲取箐華,并找到了自己青睞的篆刻風格——古璽及漢印。此方“新竹”就取了漢印之風,古樸典雅,也能表現(xiàn)繁華,與其選擇的石料芙蓉石相得益彰。陳錦芳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能如新竹般節(jié)節(jié)高。

名片
陳錦芳
字白井,畢業(yè)于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現(xiàn)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廈門南洋學院講師,廈門鷺潮書印社社員,廈門書協(xié)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