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玉四瓣花葉紋分格盒
臺海網(wǎng)8月29日訊 (海峽導(dǎo)報記者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織繡和書畫,易受霉菌侵害、蟲蛀、光線照射而受損,首展3個月后,展品回宮“休養(yǎng)”,騰出的展廳推出玉器展覽“域外神工——故宮博物院藏痕都斯坦玉器展”。
從今天起,“域外神工——故宮博物院藏痕都斯坦玉器展”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故宮博物院從院藏品中遴選出50件痕都斯坦玉器,其中包括17世紀至19世紀莫臥兒帝國、印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中亞至東歐地區(qū)的各類典型玉器,尤以莫臥兒帝國產(chǎn)品做工最為精致、細膩,乾隆帝贊其為“仙工”、“鬼工”。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駐葉爾羌辦事大臣呈貢了一對青玉花式盤,這是乾隆皇帝第一次看到來自莫臥兒帝國的玉器。乾隆帝甚感興趣,隨即考證其來源,并撰詩文《題痕都斯坦雙玉盤》。從此,這類來自異域的玉器統(tǒng)稱為痕都斯坦玉器。直至嘉慶時期,還時常會有這種玉器從新疆地區(qū)進入宮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