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非常非常希望新西蘭也有微信和支付寶?;氐叫挛魈m,我將告訴我所有的朋友,它們是多么的方便和好用!”
閩南人愛茶。早起一杯茶,提神;飯后一壺茶,解膩;家里有客來,第一件事就是泡茶。生活在閩南多年,David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閩南的“呷茶話仙”茶文化。他也知道廈門人不說“喝茶”而說“呷茶”。當然,這也得益于娶了位福建媳婦,并從岳父那里學到了不少福建茶文化。結婚時給長輩敬茶,做得是非常的到位。
David還有一個很接地氣的中國名——盧奧澤。“盧”是妻子的姓,“奧”代表他來自新西蘭的奧克蘭,“澤”代表妻子的家鄉(xiāng)福建光澤。
專家說
19個國際友城為“一帶一路”搭橋
2013年廈門與塔吉克斯坦杜尚別締結友城關系,2014年與法國尼斯締結友城關系;今年5月11日,廈門又與泰國普吉府簽署結好協(xié)議書,我市國際友城正式增至19個。“締結友城不能一廂情愿,更沒辦法一蹴而就。”廈門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李嘯萍說,廈門設置了城市形態(tài)相似、經(jīng)濟互補的“擇友標準”,同時強調(diào)雙方要有實質(zhì)性的交流合作。
因而,盡管19個國際友城的數(shù)量不多,但無論是最早的英國加的夫市,還是近年的泰國普吉府,與廈門的交流合作中都做到了“有項目、有實效、有影響”。良好的互動,也吸引了包括友城在內(nèi)的境外人員來廈工作生活。廈門目前在全國130個重點城市中位居第8位,廈門國際化發(fā)展趨勢日益明顯,各項互動活動更是繽紛呈現(xiàn):市外僑辦結合我市友城的馬拉松賽資源,組織廈大EM-BA跑友團赴友城馬來西亞檳榔嶼州檳島市參賽;“南洋文化節(jié)”期間舉辦南洋風情專場文藝演出;積極協(xié)助并參與“嘉庚論壇”相關活動;協(xié)助、指導東南亞廈門籍僑團舉辦嘉庚紀念活動、閩南風情文藝表演、中秋博餅活動,弘揚嘉庚精神、傳播閩南文化,推動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國際友城是廈門對外交往的重要渠道。”李嘯萍說,廈門一方面把友城渠道當成吸引國外資金、技術、人才的重要途徑,為發(fā)展提供動力和后勁;另一方面,舉辦各類友城交流活動,提升了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我們締結友城,重視質(zhì)量而不追求數(shù)量。”廈門選擇形態(tài)相近、經(jīng)濟互補的港口、旅游城市當“朋友”,保證了在科教文衛(wèi)、經(jīng)貿(mào)往來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中有項目、有實效、有影響。這也為廈門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和地區(qū)合作交流搭建了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