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神器”這樣用
1 開啟AED,打開AED的蓋子,依據(jù)視覺和聲音的提示操作。
2 給患者貼電極,在患者胸部適當?shù)奈恢蒙?,緊密地貼上電極。通常而言,兩塊電極板分別貼在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頭外側,具體位置可以參考AED機殼上的圖樣和電極板上的圖片說明。
3 將電極板插頭插入AED主機插孔。
4 開始分析心律,在必要時除顫,按下“分析”鍵(在此過程中請不要接觸患者,即使是輕微的觸動都有可能影響AED的分析),AED將會開始分析心率。分析完畢后,AED將會發(fā)出是否進行除顫的建議,當有除顫指征時,不要與患者接觸,同時告訴附近的其他任何人遠離患者,由操作者按下“放電”鍵除顫。
5 一次除顫后未恢復有效灌注心律,進行5個周期心肺復蘇。除顫結束后,AED會再次分析心律,如未恢復有效灌注心律,操作者應進行5個周期心肺復蘇,然后再次分析心律,除顫,心肺復蘇,反復至急救人員到來。
他山之石
世界上第一臺自動體外除顫儀問世于1979年,由于它方便攜帶、使用容易,非醫(yī)療專業(yè)人員也可以迅速掌握,因此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在很多國家普及。
美國是最早對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在公共場所設置進行立法的國家之一。美國政府每年提供3000萬美元專項資金用于實施公共除顫計劃,急救車5分鐘內(nèi)無法到達的公共場所全部依法設置AED,目前社會保有量超過100萬臺,平均每10萬人317臺。此外,美國公立學校也十分注重向學生普及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常識。例如,得克薩斯州規(guī)定,只有掌握心肺復蘇(CPR)相關急救操作方可獲得高中畢業(yè)證書。
日本于2004年開始推廣安裝AED,目前是全世界自動體外除顫儀設置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jù)日本總務省統(tǒng)計,目前日本全國有大約60萬臺自動體外除顫儀,平均每10萬人約有234.8臺,每年通過AED設備得到救助的大約有1200人。從2004年開始,日本各地針對自動體外除顫儀使用的急救培訓不斷普及,被設置在了初高中的培訓項目中,甚至成為了駕校的必修課程。在東京,地鐵站和電車站或是人流密集處都會配備AED,馬拉松比賽上也有完備的設置和規(guī)定。(劉 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