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手巧,做頂帽子不到20分鐘。

-歡樂祖孫情。
臺海網(wǎng)3月8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大嶝居民蔡金枝有一雙巧手:一條普普通通的毛巾,在她的手中,只用針線不用剪刀,翻翻折折、穿針引線之下,20分鐘就變成了一頂又漂亮又可愛的帽子。
蔡金枝今年74歲了,20多歲的時候,她自創(chuàng)了這門絕活,她做的帽子從兒女輩戴到孫子輩,如今已經(jīng)戴在了重孫輩的頭上。更難得的是,她做的帽子只送不賣,周邊的很多孩子都戴過她做的帽子。
反復(fù)折疊+縫縫合合 20分鐘毛巾變帽子
蔡金枝老人家住翔安區(qū)大嶝街道蟳窟社區(qū),做過多少頂帽子她自己也記不清了,做帽子對她來說輕車熟路。
近日,記者在她家里見證了她做帽子的全過程:她戴上一副褐色的老花鏡,先給針穿上一根黃色的細線,接著拿起一條普通毛巾,按照上面的條狀紋路,折出一道高2厘米左右的“隆起線”,然后將“隆起線”按S形反復(fù)折疊,最后用針線穿在一起按緊。“做一頂帽子,這樣的‘隆起線’一般穿三條就可以了。”她說。
穿完三條“隆起線”,依稀能看到褶花的紋路了。這時候,她把毛巾的兩頭對齊,小心地縫合在一起,縫到一半時,她停了下來,打開沒縫合的一半向里對折,再依次縫合。這個時候的毛巾擠成一團,還看不出帽子的形狀。她將毛巾從內(nèi)向外一翻,靈巧的手指在毛巾里頂一頂,一頂漂亮的帽子像變戲法一樣出現(xiàn)在眼前:帽子主體由三道毛巾折出的褶花組成,帽頂有兩個豎立的“小耳朵”,帽沿就是毛巾的長邊。
從穿針開始到帽子完成,整個過程還不到20分鐘。
老人說,做這種毛巾帽,最好挑有條紋和色彩的毛巾,這樣褶花的層次感就很強,“花紋太雜就不好看了”。按照當(dāng)?shù)氐牧?xí)俗,她又在帽上縫了一些花草或者珍珠之類的裝飾物,有驅(qū)邪祈福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