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8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吳林增 通訊員 黃宇燕 文/圖)昨日,“莫蘭蒂”災后遺材創(chuàng)意展在植物園百花廳開展,選材全部是臺風中的殘枝。
這是一片巨型“樹葉”,它用數百根木棍搭成,所有的木材都是去年“莫蘭蒂”臺風吹殘的枯枝。
昨日,“莫蘭蒂”災后遺材創(chuàng)意展在植物園百花廳開展。參加此次展覽的是“植物園杯”筑景景觀設計大賽的作品,大賽吸引了海峽兩岸高校的70多支隊伍參賽,選材全部是臺風中的殘枝。
在兩岸學子的創(chuàng)作下,臺風中的枯枝激發(fā)新生,以原木之美,紀念搶險救災的“廈門速度”和“廈門態(tài)度”。
“時鐘”喚醒記憶
在植物園的展廳內,擺放著10多個“時鐘”。這些時鐘的“表盤”是樹樁,“表針”是枝杈。
這個作品是來自華僑大學的許詩凱、張蕾、張漓平、朱雅婷創(chuàng)作的,她們把這個作品取名“記憶”。
“關于莫蘭蒂的記憶,烙印最深的應該就是風雨中斷落的樹枝,每個時間節(jié)點的單體都有各自的故事,組合在一起,也是屬于廈門,屬于我們共同的記憶。”主辦方相關人士介紹。
據介紹,以樹樁和樹枝代表表盤和指針,并在每個表盤下一次賦予“寂靜、登陸、呼嘯、黑暗、救援、曙光、離開、重建、新生”時間節(jié)點,以此來記錄“莫蘭蒂”登陸廈門前后的重要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