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救援
有力保障災后恢復
作為宜居樂業(yè)城市和臺風等自然災害多發(fā)地區(qū),廈門防災抗災的任務艱巨。和平時期,應急救災是人防工作的又一塊重要內(nèi)容。
去年中秋,新中國成立以來登陸閩南的最強臺風“莫蘭蒂”重創(chuàng)廈門,全市一度大面積停電、停水,交通癱瘓。肆虐的“莫蘭蒂”,讓廈門滿目瘡痍;災后恢復的“廈門速度”,則讓世人備感欣慰。在災后救援的第一時間,市人防辦發(fā)揮人防特色優(yōu)勢,第一時間出動人員和機動指揮車抗臺救災。
在島內(nèi)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中埔蔬菜批發(fā)市場,市人防辦克服道路堵塞困難,開赴市場保障照明到夜里12點,確保災后供給不間斷;“莫蘭蒂”臺風還造成市區(qū)大量樹木倒伏,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廈門市在云頂隧道旁建立了樹木臨時堆放場。為集中保障堆放場運轉(zhuǎn)順暢,市人防辦應急救援小組摸著黑冒著雨,第一時間趕到堆放場亮起了耀眼的車燈。他們采取輪班的辦法,連續(xù)保障夜間照明4個通宵。同時,市人防辦組織在單位值班的干部職工,攜帶戰(zhàn)備鍬、鎬和自帶的鋸子、砍刀等工具,先后到虎溪巖社區(qū)、鎮(zhèn)海社區(qū)和白鹿路等路段,清理倒伏和斷枝樹木380棵,幫助災后恢復。
正是這些基礎卻又默默無聞的工作,助力廈門災后重建贏得寶貴的時間。
創(chuàng)新宣傳
人防教育從小學生抓起
紀念“國際民防日”,最終落腳點還是要回歸到宣傳陣地上。
近年來,廈門人防宣傳工作更加積極主動,利用各種渠道和媒介全面打響人防宣傳工作。如比較大型的就有在福建省率先開展“國際民防日”宣傳,“5·10”防空演練、“國防教育日”、“居安思危、備戰(zhàn)人防”宣傳月,推進人防知識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媒體的“五進”等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市人防辦、市教育局還率先在全省范圍內(nèi)組織編寫《廈門市小學人民防空知識教育讀本》一書,開展小學人防知識教育?!蹲x本》借鑒廈門市花三角梅、市樹鳳凰木、市鳥白鷺三種形象,開設有“聽阿梅姐講故事”、“向鳳凰博士學知識”、“跟鷺阿叔去實踐”三個板塊,讀起來饒有趣味。
陳永茂主任介紹,今年還將支持湖里東渡二小、思明群惠小學等學校率先試點創(chuàng)建人防體驗室,再逐步在全市小學推廣。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走進人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