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
可以通過游戲模擬
劉平超說,與父母走散,對3歲至5歲的孩子來說是“危機事件”,在他們看來,可能是父母不要自己,因此會焦慮、恐懼、無助、慌張,即便學(xué)過自救常識,也無法馬上反應(yīng)過來要自救。
她認為,對于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監(jiān)護人是最重要的,在外要關(guān)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她建議,家長可通過游戲的方式,比如進行角色扮演,主題為“小兔子找媽媽/爸爸”,先告訴孩子,兔爸爸和媽媽要藏起來,看看兔寶寶能不能找到;如果找不到,可以撥打電話找,如果爸爸媽媽沒接,可以打110、找警察幫忙等。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逐漸了解、慢慢接受現(xiàn)實。
劉平超說,對于孩子來說,單純記電話號碼有點難,通過游戲方式會比較容易記住。她還提醒家長們,平時的引導(dǎo)也要循序漸進,給孩子一個接受的過程。
讓孩子牢記“110”
集美大學(xué)社會學(xué)副教授巨東紅說,雖然有些家長會給孩子配備定位手表等設(shè)備,但讓孩子牢記父母的電話仍是必要的。她說,家長也可以讓孩子牢記“110”,通過向警方求助找到父母。
根據(jù)年齡特點進行教育
廈大心理專家錢蘭英則認為,家長對孩子進行此類教育時,一定要先了解孩子擅長的方面,充分考慮其特點、年齡等條件后再進行教育,才能讓孩子更有效地應(yīng)對走散的情況。如果記不住號碼,教他們一些其他的求助辦法,例如教孩子向警察、店員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