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來電】
大部分BRT站點沒有下行扶梯老人出站不方便
林先生說,乘客在大部分站點乘坐BRT,都要通過天橋來出入站點,而站點基本上只有上行手扶電梯,出站只能步行下臺階,上年紀的老人和腿腳不便的市民出行有些不便,建議BRT能夠設置下行手扶電梯。
市民陳先生來電說,他除了對BRT的天橋提出建議外,也關心家門口的天橋。他說,位于東渡路南通道的天橋沒有坡道,只能爬梯,階梯又相對比較陡,所以不論是出門買菜推車,還是推嬰兒車,又或者是殘疾人通行都非常不便。
據(jù)了解,目前BRT出站,只有輪渡樞紐站和前埔樞紐站才有下行的手扶電梯,其他站點只能走人行臺階。但人行臺階邊上沒有留出可供乘客拖曳笨重行李的坡道,更不用說有輪椅可通過的地方。這給一部分乘客造成了較大的不便。
【委員聲音】
在臺階邊上或中間留出坡道可加蓋頂棚避雨防滑
針對市民來電反映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市政協(xié)委員、民盟市委副主委陳希梅。陳希梅表示,兩會期間,民盟市委將就改善我市BRT手扶電梯和步行天橋提交相關的提案。
陳希梅說:“我們并不主張大拆大建,但建議相關部門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進行改造,完善天橋的設計。”針對BRT手扶電梯和步行天橋存在的設計不完善之處,陳希梅建議,首先要對BRT各個站點實地考察,再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改造。一是在臺階的邊上或者中間留出坡道以拖曳行李,二是可以加蓋頂棚,為市民遮風擋雨,也防止下雨時臺階打滑。
陳希梅說,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已經能夠實現(xiàn)在天橋加裝垂直電梯。“所以還是理念的問題,不論是BRT天橋的設計還是普通人行天橋的設計,都應該在規(guī)劃時了解出行的實際需要,特別是新規(guī)劃建設的項目,要盡可能考慮到特殊群體的出行問題,更加人性化,才能真正做到便民。”
展開閱讀全文



